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新建大型企业工地,地表为耕植土,层厚0.8m;第二层为粉砂,松散,层厚为6.5m;第三层为卵石,层厚为5.8m。地下水位埋深2.00m。考虑用强夯加固地基,试求锤重和落距,以进行现场试验。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教材P166表4.1.1。根据渗透系数与降水高度选C。
更多 “某新建大型企业工地,地表为耕植土,层厚0.8m;第二层为粉砂,松散,层厚为6.5m;第三层为卵石,层厚为5.8m。地下水位埋深2.00m。考虑用强夯加固地基,试求锤重和落距,以进行现场试验。”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 ,重度??18kN/m3;第二层 粘土,厚5m ,重度为??18.4kN/m,饱和重度?sat?19kN/m3 ,地下水位距地表5m ,试求地表下6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 99.8 kPaB. 109.8 kPaC. 111 kPaD. 109.2 kPa

考题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9m,长20m,埋深d=5m,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5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粘土,层厚为10米,水位以上γ=18.5kN/m 3、水位以下γ=19.5kN/m3,LI=0.73,e=0.83由载荷试验确定的粘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该粘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A 259kPa;B 276kPa;C 285kPa;D 292kPa。

考题 重叠扫描系指A.层厚等于层间距B.层厚大于层距C.层厚小于层间距D.层厚、层距随意变化E.层厚为0

考题 高位颈椎损伤,请选择最佳的扫描参数:( )A、层厚/层距为10mm/10mm,连续扫描B、层厚/层距为5mm/10mm,间隔扫描C、层厚1~2mm,连续扫描,骨算法D、层厚10mm,层距5mmE、层厚1~2mm,层距5~10mm

考题 某湿陷性黄土地基厚10m,拟采用强夯处理,假设影响系数为0.5,现有锤重100kN,则要满足设计要求,落距h应(  )。A、40m B、l0m C、l5m D、20m

考题 某湿陷性黄土地基厚10m,拟采用强夯处理,假设影响系数为0.5,现有锤重100kN,则要满足设计要求,落距h应(  )。 A、40m B、10m C、l5m D、20m

考题 某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如下:第一层耕土,γ=17kN/m3,厚度0.6m;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为2.0m,γ=18.6kN/m3,γsat=19.7kN/m3,地下水位1.1m;第三层淤泥质土γsat=16.5kN/m3,厚2m,第三层底的垂直自重应力为(  )kPa。A.47.1 B.49.5 C.56.1 D.82.1

考题 一场地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及新近沉积层,地下水位埋深2.8m,当地地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深度为15m,土层自上而下为5层:   ①粉细砂,稍湿—饱和,松散,层厚h1=3.5m。   ②细砂,饱和,松散,层厚h2=3.7m。   ③中粗砂,稍密—中密,层厚h3=3.1m。   ④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层厚h4=3.2m。   ⑤粉土,硬塑,未穿透。   现场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判别此地基砂土是否会液化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一项是(  )。

考题 某新近回填的杂填土场地,填土成分含建筑垃圾,填土厚约8m,下卧土层为坚硬的黏性土,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2m处,现对拟建的3层建筑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深度要求达到填土底,下列哪种处理方法最合理、有效?(  )A、 搅拌桩法 B、 1000kN·m能级强夯法 C、 柱锤扩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考题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地层如下:①层黏土,可塑,层厚8m,②层粉砂,层厚4m,稍密状,在其埋深9.0m处标贯击数为7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正方形布置,截面为300mm×300mm预制桩进行液化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问其桩距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选项时才能达到不液化?(  )A、800mm B、1000mm C、1200mm D、1400mm

考题 某住宅,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埋深为1.0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荷载为120kN/m,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0kN/m3。场地土质条件:第一层为粉质黏土,层厚1.0m,重度为17.5kN/m3;第二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厚15.0m,重度为17.8kN/m3,含水量为65%,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层。地下水距地表为1.0m。则垫层厚度应为( )m。 A. 1. 0 B. 1.5 C. 1.7 D. 2.0

考题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为30cm,桩的入土深度为13m。地层第一层为杂填土, 厚为lm;第二层为淤泥质土,液性指数为0.9,厚为5m;第三层为黏土,液性指数为0.50,厚为2m;第四层为粗砂,标准贯入击数为8,该层厚度较大,未贯穿,则该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 )kN。 A. 1520.4 B. 1303.5 C. 1275. 8 D. 1128.6

考题 常规耳颞骨CT扫描用()A、轴位,基底线为听眶上线,层厚1mmB、轴位,基底线为听眶下线,层厚1mmC、轴位,基底线为听眶上线,层厚10mmD、矢状位,层厚3mmE、冠状位,层厚10mm

考题 某岩层平均厚度为0.8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该岩层应为()。A、巨厚层B、厚层C、中厚层D、薄层

考题 某黏性土场地采用强夯密实法进行加固,夯锤锤重为25t,落距20m,有效加固深度为()。A、5~6mB、7~8mC、8~8.5mD、8.5~9.0m

考题 用数词表示文件层次时,数词表示层次的顺序是()A、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B、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一)”,第四层为“1”。C、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D、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1.”,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I”。

考题 某岩体结构中的某单层岩层厚度为0.5m,该层属于()。A、巨厚层B、中厚层C、厚层D、薄层

考题 某建筑场地采用强夯法处理,场地为不饱和黏性土,缺少试验资料,如采用夯锤重量为150kN,落距为20m,其有效加固深度为()。A、5.5mB、6.5mC、7.5mD、8.5m

考题 公文正文的层次序数正确的是()。A、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B、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1.”,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①”C、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①”D、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①”

考题 重叠扫描系指()A、层厚等于层间距B、层厚大于层距C、层厚小于层间距D、层厚、层距随意变化E、层厚为0

考题 某同一土层中黏土与粉砂相间呈韵律沉积,前者层厚60cm,后者层厚4~5cm,该土定名为().A、黏土混粉砂B、黏土与粉砂互层C、黏土夹薄层粉砂D、黏土夹粉砂层

考题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重度y=18kN/m3;第二层粘土,厚5m,重度为y=18.4kN/m3,饱和重度ysat=1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5m,试求地表下6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A、99.8kPaB、109.8kPaC、111kPaD、109.2kPa

考题 单选题4层螺旋CT,使用4排2.5mm的探测器,扫描机架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距离10mm,则层厚螺距为(  )。A 层厚螺距为1B 层厚螺距为2C 层厚螺距为4D 层厚螺距为1mmE 层厚螺距为4mm

考题 单选题高位颈椎损伤,请选择最佳的扫描参数:()A 层厚/层距为10mm/10mm,连续扫描B 层厚/层距为5mm/10mm,间隔扫描C 层厚1~2mm,连续扫描,骨算法D 层厚10mm,层距5mmE 层厚1~2mm,层距5~10mm

考题 单选题重叠扫描系指()A 层厚等于层间距B 层厚大于层距C 层厚小于层间距D 层厚、层距随意变化E 层厚为0

考题 单选题某黏性土场地采用强夯密实法进行加固,夯锤锤重为25t,落距20m,有效加固深度为()。A 5~6mB 7~8mC 8~8.5mD 8.5~9.0m

考题 单选题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重度为18kN/m3;第二层粘土,厚5m,重度为18.4kN/m3,饱和重度为19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5m,试求地表下6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A 99.8kPaB 109.8kPaC 111kPaD 109.2kPa

考题 单选题某岩层平均厚度为0.8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该岩层应为()。A 巨厚层B 厚层C 中厚层D 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