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在初中物理“力”一课的教学中,有下面一个教学片段。师: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多少?生:0N。师:怎么可能是0N呢?生: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大小都是200N,就相互抵消了啊。师:不对,大家拿个测力计试一下,看看示数到底是多少。问题:(1)说明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二力平衡,并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在初中物理“力”一课的教学中,有下面一个教学片段。师: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多少?生:0N。师:怎么可能是0N呢?生: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大小都是200N,就相互抵消了啊。师:不对,大家拿个测力计试一下,看看示数到底是多少。问题:(1)说明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二力平衡,并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 相关考题
考题 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溢出水的重力是________N。

考题 有一玻璃球在空气中称其重力为4.41牛顿,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94牛顿,浸没在石油中测力计示数为3.30牛顿,求玻璃球和石油的密度.

考题 某同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4N,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N,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考题 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 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 测力计示数将[]A.增大B.保持不变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考题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模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 木块A会相对地面匀速运动 C.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 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考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选择C项。 题目:如图所示,各用4 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 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 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O N 问题: (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下面是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觉,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觉? 学生:是,都感觉到疼。 教师:是这样的,在这里两手间相互存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么大家看一 下课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甲: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学生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很相似。 教师:这两者说的不是一回事,甲同学所说的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并会解释一些现象。 学生:嗯。 教师:那我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对拉。拉到一定的状态,保持稳定,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怎样呢? 学生:相等。作用力和反作用大小相等。 学生丙:我觉得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等。 教师: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你好好分析一下就知道为什么相等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牛顿第三定律。(15分)

考题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并以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课为例说明。

考题 案例:在初中物理课上,李老师讲授摩擦力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段如下。李老师:同学们,大家都玩过滑冰吧,你们是不是发现在普通的柏油路上要比在冰上行走要容易的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甲同学:冰上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行走。李老师:很好!请坐。乙同学小声说:那为什么穿上溜冰鞋就走得很快,那不是摩擦力更小了吗?李老师:好好听课,不要起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摩擦力。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考题 示值为1960N的测力计,在示值为14700N处的实际作用力为1477.4N,则该测力计在该刻度点的引用误差为()。

考题 在初中物理“力”一课的教学中,有下面一个教学片段。师: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多少?生:0N。师:怎么可能是0N呢?生: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大小都是200N,就相互抵消了啊。师:不对,大家拿个测力计试一下,看看示数到底是多少。问题:(1)说明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二力平衡,并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

考题 下面是某老师在初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一课的教学片段。师: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师:嗯,很好。那如果所受的作用力为零呢?生:那就成了牛顿第一定律了。师:嗯,不错。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它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问题:(1)指出该教师的不足之处。(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改正教师的问题。

考题 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

考题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实验要求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B、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考题 测量上限为98N的测力计,在示值为49N的实际作用力为48N,则测力计在这点的引用误差约为()A、1%B、2%C、5%D、0.5%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某老师在初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一课的教学片段。师: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师:嗯,很好。那如果所受的作用力为零呢?生:那就成了牛顿第一定律了。师:嗯,不错。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它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问题:(1)指出该教师的不足之处。(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改正教师的问题。

考题 单选题测量上限为98N的测力计,在示值为49N的实际作用力为48N,则测力计在这点的引用误差约为()A 1%B 2%C 5%D 0.5%

考题 单选题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 100NB 200NC 0ND 400N

考题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在完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教学片段:教师:对摩擦力现象,同学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同学们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呢?学生: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我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固定相连,将它们放置在长木板上,拉动长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结果。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析。(15分)(2)请设计一个新的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15分)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28分,共40分)

考题 问答题案例:在初中物理课上,李老师讲授摩擦力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段如下。李老师:同学们,大家都玩过滑冰吧,你们是不是发现在普通的柏油路上要比在冰上行走要容易的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甲同学:冰上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行走。李老师:很好!请坐。乙同学小声说:那为什么穿上溜冰鞋就走得很快,那不是摩擦力更小了吗?李老师:好好听课,不要起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摩擦力。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考题 填空题示值为1960N的测力计,在示值为14700N处的实际作用力为1477.4N,则该测力计在该刻度点的引用误差为()。

考题 问答题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并以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课为例说明。

考题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在完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改进的教学片段。教师:对摩擦现象,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后,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存在什么不足啊?学生1:弹簧的示数在实验过程中在变化。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2: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出更接近真实值的结果.问题:(1)评析此教学片段,指出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15分)(2)重新设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15分)

考题 问答题在初中物理“力”一课的教学中,有下面一个教学片段。师: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多少?生:0N。师:怎么可能是0N呢?生: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大小都是200N,就相互抵消了啊。师:不对,大家拿个测力计试一下,看看示数到底是多少。问题:(1)说明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二力平衡,并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

考题 填空题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使固定物体上表面水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固定物体上滑动.为了用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让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运动.

考题 填空题如图甲、乙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____”实验.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____,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

考题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在完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教学片段:教师:对摩擦力现象,同学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同学们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呢?学生: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我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固定相连,将它们放置在长木板上,拉动长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结果。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析。(15分)(2)请设计一个新的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