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水准测量,当视线长度为100米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高差为()。
A

0.05厘米

B

0.08厘米

C

0.1厘米

D

0.2厘米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水准测量,当视线长度为100米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高差为()。A 0.05厘米B 0.08厘米C 0.1厘米D 0.2厘米” 相关考题
考题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对竖立在地面上的两根水准尺进行读数求得两点的(),通过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方法称为水准测量。A、水平视线、读数、高程、一种精密测量B、水平视线、高差、高程、一种精密测量C、水平视线、高差、高程、高差D、水平视线、高差、高程、仪高

考题 跨河水准测量是因不能满足相应等级水准测量有关( )技术指标要求,所采取特殊方法进行的水准测量。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不等差C.允许高差限差D.视距长度、前后视距不等差

考题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  )原理测定两点高差的测量方法。A.计算 B.垂直视线 C.水平视线 D.倾斜观测

考题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根据水平视线原理测定两点( )的测量方法。 A、高差 B、仪高 C、标高 D、高程

考题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根据水平视线原理测定两点( )的测量方法。 A.距离 B.位置 C.高程 D.高差

考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A、水平面B、竖直面C、水平视线D、铅垂线

考题 水准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来测的()而计算高程的。A、高差B、高程C、长度D、距离

考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A、水平视线B、圆水准器C、旋转轴D、视准轴

考题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前后视标尺上进行读数B、已知A点高程为HA,AB两点之间高差为hAB,则B点高程HB=HA+hABC、当两点间高差较大或距离较远时,需要加设转点多站完成D、用普通3米尺测量时,测站的高差可以大于3米

考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测定两点的高差。A、水平视线B、倾斜视线C、视线D、十字丝

考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定高差的。

考题 在普通水准测量中,高程的计算方法有()。A、水准面法B、水平面法C、视线高法D、高差法

考题 当水准路线通过宽度为各等级水准测量的标准视线长度两倍以上时,测量应按()水准测量进行。

考题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得高差而计算高程的

考题 水准测量,当视线长度为100米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高差为()。A、0.05厘米B、0.08厘米C、0.1厘米D、0.2厘米

考题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时,不会产生()。A、距离误差B、角度误差C、高差误差D、高程误差

考题 线路水准测量中,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各采用()方法。A、高差法;视线高法B、高差法;高差法C、视线高法;高差法D、视线高法;视线高法

考题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A、利用水准仪读取标尺读数,计算竖直角,从而求取两点间高差B、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求取两点间高差C、利用水准仪读取标尺红黑面读数,通过黑面红面读数差求取两点间高差

考题 单选题线路水准测量中,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各采用()方法。A 高差法;视线高法B 高差法;高差法C 视线高法;高差法D 视线高法;视线高法

考题 单选题水准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来测的()而计算高程的。A 高差B 高程C 长度D 距离

考题 单选题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时,不会产生()。A 距离误差B 角度误差C 高差误差D 高程误差

考题 填空题当水准路线通过宽度为各等级水准测量的标准视线长度两倍以上时,测量应按()水准测量进行。

考题 单选题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A 水平视线;B 圆水准器;C 旋转轴;D 视准轴。

考题 单选题关于水准测量原理,不正确的叙述是()。A 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则A点叫做前视点,B点叫做后视点B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得高差而计算高程C 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的水准测量终点对于始点的高差等于各段高差的代数和D 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的水准测量终点对于始点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

考题 单选题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规定四等水准测量视线标准长度为()。A 150mB 120mC 100mD 75m

考题 单选题水准仪除为水准测量和对水准尺进行读数外,还为水准测量提供()。A 水平视线B 视线C 定直视线

考题 单选题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A 水平面B 竖直面C 水平视线D 铅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