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有一宽7m的条形基础,每延米基础布置直径为30cm的桩5根,桩中心距承台边0.3m,上部传至桩顶平面处的偏心垂直荷载为1800kN/m,偏心距为0.4m,边桩受到的最大荷载为( )。
A

350kN

B

400kN

C

450kN

D

500kN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有一宽7m的条形基础,每延米基础布置直径为30cm的桩5根,桩中心距承台边0.3m,上部传至桩顶平面处的偏心垂直荷载为1800kN/m,偏心距为0.4m,边桩受到的最大荷载为( )。A 350kNB 400kNC 450kND 500kN” 相关考题
考题 对桩的布置方案有影响的因素是()。 A、桩的中心距B、上部结构布置C、荷载分布D、承台标高和其材料性能

考题 桩基承台的宽度与哪一条件无关?() A、承台混凝土强度B、构造要求最小宽度C、边桩至承台边缘的距离D、桩的平面布置形式

考题 桩基承台的平面尺寸由()确定。 A、桩距、桩长、桩根数B、桩长、桩根数、边桩中C、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桩长、桩距D、桩距、桩根数、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

考题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连成整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的一种深基础,简称()。 A.基桩B.桩C.桩基D.刚基

考题 已知某桩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桩截面直径d=500mm,埋深D=1m,桩间距取3d,最外一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为d,上部结构传至桩基承台顶面轴向力标准值Fk=2000kN,桩的根数至少为(  )根。 A、3 B、4 C、5 D、6

考题 基础刚性承台的群桩基础中,角桩、边桩、为(  )。 A、角桩>边桩>中央桩 B、中央桩>边桩>角桩 C、中央桩>角桩>边桩 D、边桩>角桩>中央桩

考题 某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采用柱下桩基,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5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10000kN,力矩为1200kN.m,为0;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13000kN,力矩Mx为1560kN.m,My为0。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承台及方柱的尺寸、桩的布置以及各土层的地质情况见图4-17。提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 按单桩承载力验算桩数时,试问,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承受较大压力一侧基桩的竖向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010 (B) 1210 (C) 1250 (D) 1450

考题 某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采用柱下桩基,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5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10000kN,力矩为1200kN.m,为0;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13000kN,力矩Mx为1560kN.m,My为0。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承台及方柱的尺寸、桩的布置以及各土层的地质情况见图4-17。提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 验算承台受柱冲切承载力时,假定由柱边至四周桩顶内边缘形成的冲切破坏锥体与承台底面的夹角大于45°。试问,该冲切破坏锥体上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冲切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6730 (B) 8890 (C) 11560 (D) 13720

考题 一埋置于黏性土中的摩擦型桩基础,承台下有9根直径为d、长度为l的钻孔灌注桩,承台平面尺寸及桩分布如下图所示,承台刚度很大,可视为绝对刚性,在竖向中心荷载作用下,沉降均匀,你认为下面对承台下不同位置处桩顶反力估计,()是正确的。 A.中心桩反力最小,边排中间桩最大,角桩次之 B.中心桩反力最小,边排中间桩次之,角桩反力最小 C.中心桩反力最大,围绕中心四周的8根粧,反力应相同,数值比中心桩, D.角桩反力最大,边排中间桩次之,中心桩反力最小

考题 下列关于桩基设计中基桩布桩原则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基桩最小中心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有效发挥桩的承载力和成桩工艺两方面因素 (B)为改善筏板的受力状态,桩筏基础应均匀布粧 (C)应使与基桩受水平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 (D)桩群承载力合力点宜与承台平面形心重合,以减小荷载偏心的负面效应

考题 桩承台的冲切计算公式中冲跨a0是指( )。 A.柱边或承台变阶处至桩边的水平距离 B.桩中心线至桩边的水平距离 C.柱边或变阶处至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D.柱边或变阶处至边桩的距离

考题 桩筏基础下基桩的平面布置应考虑下列哪些选项因素?(  ) A、桩的类型 B、上部结构荷载分布 C、桩身的材料强度 D、上部结构刚度

考题 一埋置于黏性土中的摩擦型桩基础,承台下有9根直径为d,长度为l的钻孔灌注桩,承台平面尺寸及桩分布如图所示,承台刚度很大,可视为绝对刚性,在竖向中心荷载作用下沉降均匀。下列对承台下不同位置处桩顶反力的估计,正确的是( )。 A. 中心桩桩顶反力最小,边排中间桩最大,角桩次之 B. 中心桩桩顶反力最大,边排中间桩次之,角桩最小 C. 中心桩桩顶反力最大,围绕中心四周的8根桩,桩顶反力应相同,数值比中心桩小 D. 角桩桩顶反力最大,边排中间桩次之,中心桩桩顶反力最小

考题 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关于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 A、对于锤击或静压沉桩的摩擦桩,在桩顶处的中距不应小于桩径(或边长)的3倍 B、桩顶直接埋入承台连接时,当桩径为1、5m时,埋入长度取1、2m C、当钻孔桩按内力计算不需要配筋时,应在桩顶3、0~5、0m内配置构造钢筋 D、直径为1、2m的边桩,其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可取360mm

考题 桩与承台的连接、承台之间的连接宜满足有关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50mm,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100mm B.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0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 ~ 1/20 C.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当柱与桩的截面直径之比小于2时,可不设连系梁 D.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与柱直接连接

考题 一埋置于黏性土中的摩擦型桩基础,承台下有9根直径为d,长度为z的钻孔灌注粧,承台平面尺寸及桩分布如图4 - 1所示,承台刚度很大,可视为绝对刚性,在竖向中心荷载作用下,沉降均匀,下列对承台下不同位置处桩顶反力估计,( )是正确的。 A.中心桩反力最小,边排中间桩最大,角桩次之 B.中心桩反力最大,边排中间桩次之,角粧反力最小 C.中心桩反力最大,围绕中心四周的8根桩, 反力应相同,数值比中心桩小 D.角桩反力最大,边排中间桩次之,中心桩反力最小

考题 以下关于承台效应系数取值的叙述,哪些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 定?( ) A.后注浆灌注桩承台,承台效应系数应取高值 B.箱形承台,桩仅布置于墙下,承台效应系数按单排桩条形承台取值 C.宽度为1.2d(d表示桩距)的单排桩条形承台,承台效应系数按非条形承台取值 D.饱和软黏土中预制桩基础,承台效应系数因挤土作用可适当提高

考题 某多层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宽度1m,其地质条件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埋深为地面下2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拟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减小基础沉降,桩基设计采用桩径为6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进入第②层土2m,如果桩沿条形基础的中心线单排均匀布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桩间距选项中哪一个最适宜(传至条形基础顶面的荷载Fk=120kN/m,基础底面以上土和承台的重度取20kN/m3,承台面积控制系数ξ=0.6,承台效应系数ηc=0.6)(  ) A. 4.2m B. 3.6m C. 3.0m D. 2.4m

考题 锤击法低应变测实心桩的传感器应安装在()。A、桩顶中心B、桩顶距中心1/2R(R为桩半径)处C、桩顶侧面D、桩顶距中心2/3R(R为桩半径)处

考题 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传来的外力通过承台由桩传到较深的地基持力层中,承台将各桩连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荷载,并将荷载较均匀地传给各个基桩。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关于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2014年真题]A 对于锤击或静压沉桩的摩擦桩,在桩顶处的中距不应小于桩径(或边长)的3倍B 桩顶直接埋入承台连接时,当桩径为1.5m时,埋入长度取1.2mC 当钻孔桩按内力计算不需要配筋时,应在桩顶3.0~5.0m内配置构造钢筋D 直径为1.2m的边桩,其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可取360mm

考题 单选题桩承台的冲切计算公式中冲跨a0是指(  )。A 柱边或承台变阶处至桩边的水平距离B 桩中心线至桩边的水平距离C 柱边或变阶处至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D 柱边或变阶处至边桩的距离

考题 单选题锤击法低应变测实心桩的传感器应安装在()。A 桩顶中心B 桩顶距中心1/2R(R为桩半径)处C 桩顶侧面D 桩顶距中心2/3R(R为桩半径)处

考题 单选题基础刚性承台的群桩基础中,角桩、边桩、中央桩的桩顶反力分布规律为:A 角桩边桩中央桩B 中央桩边桩角桩C 中央桩角桩边桩D 边桩角桩中央桩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桩基设计中基桩布置原则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基桩最小中心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有效发挥桩的承载力和成桩工艺两方面因素B 为改善筏板的受力状态,桩筏基础应均匀布桩C 应使与基桩受水平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D 桩群承载力合力点宜与承台平面形心重合,以减小荷载偏心的负面效应

考题 单选题基础刚性承台的群桩基础中,角桩、边桩、中央桩的桩顶反力分布规律为(  )。[2008年真题]A 角桩>边桩>中央桩B 中央桩>边桩>角桩C 中央桩>角桩>边桩D 边桩>角桩>中央桩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桩基设计中基桩布置原则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A 基桩最小中心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有效发挥桩的承载力和成桩工艺两方面因素B 为改善筏板的受力状态,桩筏基础应均匀布桩C 应使与基桩受水平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D 桩群承载力合力点宜与承台平面形心重合,以减小荷载偏心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