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建筑物散水的作用是哪一项?()
A

使建筑物与四周场地衔接协调美观

B

底层周边地面的保温措施

C

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浸入基础和地基,造成建筑物下沉

D

有效的防盗措施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建筑物散水的作用是哪一项?()A 使建筑物与四周场地衔接协调美观B 底层周边地面的保温措施C 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浸入基础和地基,造成建筑物下沉D 有效的防盗措施”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建筑物散水的设置要求,下列()是正确的。 A.有组织排水,散水宽度宜为1500mm左右B.散水的坡度可为3%~5%C.当采用混凝土散水时,可不设置伸缩缝D.散水与外墙之间的缝宽可为3~5mm,应用沥青类物质填缝

考题 散水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防水构件。()

考题 直埋电缆和建筑物的关系,下列处理方式中哪项正确?( )A.允许埋入散水部分,并可紧贴外墙边布置 B.不允许埋入散水部分,且距建筑物散水边缘的水平净距应为0.5m C.允许埋入散水部分,仍距建筑物外墙边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25m D.可紧贴建筑物散水边缘

考题 散水的作用是控制基础周围土壤的含水率,改善基础的工作环境。

考题 变电站建筑物工程验收时,建筑物散水应采用不小于150mm灰土垫层。

考题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直埋敷设时,应埋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进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过散水坡( )mm。A.100 B.200 C.300 D.500

考题 某地区降水量为1000mm,在该地区建造的建筑物应设置()。A.明沟 B.散水 C.明沟或散水 D.明沟和散水

考题 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不是建筑物散水宽度的确定因素?( )A.土壤性质、气候条件 B.建筑物的高度 C.屋面排水形式 D.建筑物的基础超出墙外皮的宽度

考题 图纸中的室外标高是指()。A、散水和建筑物的交接处B、散水外皮C、散水坡度的平均处

考题 楼地面平整场地定额中已包括了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或50厘米以内的散水。若实际施工时不做明沟或散水能否扣除?

考题 下列属于建筑物的附属部分的有()。A、墙B、楼梯C、阳台D、雨篷E、散水

考题 永磁筒式磁选机底箱设置吹散水管的作用是什么?

考题 建筑物最下部分的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到土层上去的是()。A、基础B、地基C、垫层D、散水

考题 穿电缆保护管,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A、100㎜B、150㎜C、200㎜D、250㎜

考题 关于建筑物散水的设置要求,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有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宜为1500mm左右B、散水的坡度可为3%~5%C、当采用混凝土散水时,可不设置伸缩缝D、散水与外墙之间的缝宽可为10~15mm,应用沥青类物质填缝

考题 ()位于建筑物四周,其作用是把屋面下落的雨水有组织地导向地面排水集井而流入下水道。A、散水B、防潮层C、勒脚D、明沟

考题 建筑物散水的作用是哪一项?()A、使建筑物与四周场地衔接协调美观B、底层周边地面的保温措施C、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浸入基础和地基,造成建筑物下沉D、有效的防盗措施

考题 如建筑物设有散水构造,可以在建筑底层平面图中看到。

考题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进出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mm,且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A、100B、200C、300D、500

考题 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A、地基B、基础C、勒脚D、散水

考题 散水的作用是增加墙脚积水。

考题 电力电缆保护管伸出建筑物散水长度为()。

考题 单选题关于建筑物散水的设置要求,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有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宜为1500mm左右B 散水的坡度可为3%~5%C 当采用混凝土散水时,可不设置伸缩缝D 散水与外墙之间的缝宽可为10~15mm,应用沥青类物质填缝

考题 问答题楼地面平整场地定额中已包括了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或50厘米以内的散水,若实际施工时不做明沟或散水能否扣除?

考题 单选题图纸中的室外标高是指()。A 散水和建筑物的交接处B 散水外皮C 散水坡度的平均处

考题 单选题关于建筑物散水的设置要求,下列()是正确的。A 有组织排水,散水宽度宜为1500mm左右B 散水的坡度可为3%~5%C 当采用混凝土散水时,可不设置伸缩缝D 散水与外墙之间的缝宽可为3~5mm,应用沥青类物质填缝

考题 单选题建筑物散水的作用是哪一项?()A 使建筑物与四周场地衔接协调美观B 底层周边地面的保温措施C 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浸入基础和地基,造成建筑物下沉D 有效的防盗措施

考题 单选题()位于建筑物四周,其作用是把屋面下落的雨水有组织地导向地面排水集井而流入下水道。A 散水B 防潮层C 勒脚D 明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