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假设需要传送的数据为2560bit,每个分组的长度为256bit,源结点到目的结点之间的链路数为4,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 0.1s,数据传输速率为2560bit/s,电路交换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2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结点产生25.6bit的延迟时间(不包含中间结点转发分组的转发延迟),试求: 1)传送所有的数据,电路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2)传送所有的数据,分组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参考答案和解析
1200b/s
更多 “假设需要传送的数据为2560bit,每个分组的长度为256bit,源结点到目的结点之间的链路数为4,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 0.1s,数据传输速率为2560bit/s,电路交换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2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结点产生25.6bit的延迟时间(不包含中间结点转发分组的转发延迟),试求: 1)传送所有的数据,电路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2)传送所有的数据,分组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考题
考题 在数据传输期间,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若干个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直到传输结束,这种交换方式为()。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虚电路分组交换D.数据报分组交换

考题 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物理连接线路。这种市话网采用()技术。 A.报文交换B.电路交换C.虚电路分组交换D.数据报分组交换

考题 (9)下列关于虚电路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的区别,错误的是( )。A)虚电路在传输分组前建立逻辑连接B)虚电路方式中每个结点可以同时与多个结点之间建立虚电路C)电路交换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建立连接D)虚电路方式具有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优点

考题 关于虚电路交换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需要预先建立逻辑连接B.数据分组通过虚电路传输时需要执行路由选择C.在数据分组中需要携带源地址与目的地址D.源结点发送分组的顺序与目的结点接收分组的顺序可能不同

考题 关于虚电路交换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A.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B.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送C.通信子网中的每个结点可以与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考题 下列关于虚电路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的区别,错误的是( )。A.虚电路在传输分组前建立逻辑连接B.虚电路方式中每个结点可以同时与多个结点之间建立虚电路C.电路交换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建立连接D.虚电路方式具有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优点

考题 在广域网中,数据分组从源结点传送到目的结点的过程需要进行路由选择与( )。A.数据加密B.地址编码C.分组转发D.用户控制

考题 ●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 (b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连,要在其间传输长度为D (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2) 。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件是(3) 。(2)A. L/CB. D/B+L/CC. S+L/CD. S+D/B+L/C(3)A. SL/CB. SD*H/(B*(P-H))C. D/BP/HD. L/CP/B

考题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考题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间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考题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d参考图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考题 以下关于分组交换技术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23)。A.每个数据报分组自身携带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数据报分组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要事先建立虚电路C.每个虚电路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自寻址的D.网络节点无须为每个虚电路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考题 在数据的两种交换方式中,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相比,最大的优点是(238),最大的缺点是(239)。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位/秒,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秒,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线路交换所需时间为(240)秒,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241)秒,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242)秒。([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考题 与线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优点是(11),最大的缺点是(12)。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键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 bit/s,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 bit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线路交换需时间为(13)s,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14)s,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15)s。([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考题 与线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优点是(34),最大的缺点是(35)。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数据传输率为Bb/s,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时,线路交换所需时间为(36),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37),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38)。(时间单位为s(秒),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考题 在广域网中,数据分组从源节点传送到目的结点的过程需要进行路由选择与A 数据加密B 地址编码C 分组转发D 用户控制

考题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19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相连,要在其问传输长度为D(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 (2)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充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3) 。(2)A.L/CB.D/B+L/CC.S+L/CD.S+D/B+L/C

考题 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bps,电路交换建立连接的时间为S秒,则传送所有数据,电路交换需时间是()。A.hD+L/B秒 B.S+hD+L/P秒 C.S+hD+L/B秒 D.S+L/B秒

考题 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物理连接线路。这种市话网采用()技术。A、报文交换B、电路交换C、虚电路分组交换D、数据报分组交换

考题 关于交换技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报文交换中,数据是以报文的方式发出,报文中除包括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外,还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B、信元交换以信元为数据传输单元,在通信前不需要建立连接C、分组交换也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是以长度受到限制的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的D、分组在网络中传输,还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考题 设A、B、C、D四个结点,每个结点的距离为600km,总距离为1800km,数据传输速率为64Kbit/s(注意:1K=1024,1k=1000),报文长度为4KB(1B=8bit),数据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设结点处理时间为0.01s,求各种交换所需的总的时间。

考题 在数据传输期间,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若干个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直到传输结束,这种交换方式为()。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虚电路分组交换D、数据报分组交换

考题 ()的主要特点是: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数据包交换

考题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中,()。A、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B、报文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C、分组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D、同样快

考题 ()的主要特点是: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数据包交换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分组交换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将传输的数据预先分成多个短的、具有相同长度与格式的分组B 两台不直接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分组需要通过中间结点“存储转友”C 每个中间转发结点都可以独立地根据链路状态与通信量为分组进行路由选择D 中间结点接收到一个分组时,首先要检验接收的分组是否正确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分组交换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将传输的数据预先分成多个短的、具有相同长度与格式的分组B 两台不直接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分组需要通过中间结点“存储转发”C 每个中间转发结点都可以独立地根据链路状态与通信量为分组进行路由选择D 中间结点接收到一个分组时,首先要检验接收的分组是否正确

考题 问答题设A、B、C、D四个结点,每个结点的距离为600km,总距离为1800km,数据传输速率为64Kbit/s(注意:1K=1024,1k=1000),报文长度为4KB(1B=8bit),数据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设结点处理时间为0.01s,求各种交换所需的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