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0.30s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 Fn=δnFEk,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30s 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δn 应与()最为接近。

A.0.17

B.0.11

C.0.08

D.0.04


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
更多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0.30s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 Fn=δnFEk,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30s 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δn 应与()最为接近。A.0.17B.0.11C.0.08D.0.04” 相关考题
考题 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时,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将不能忽略。()

考题 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10 B.260 C.370 D.590

考题 已知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T>Tg),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时,下列说法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小 (B)设计地震近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比设计地震远震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C)罕遇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比多遇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比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大

考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见下表。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T=0.30s,阻尼比为0.05。请问特征周期Tg和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按多遇地震作用考虑)(  ) A、 Tg=0.35s α=0.16 B、 Tg=0.45s α=0.24 C、 Tg=0.35s α=0.24 D、 Tg=0.45s α=0.16

考题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方案比较时,结构顶层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叫=0.144。 (A)2430 (B)2460 (C)2550 (D)2570

考题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600k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0.118。试问,当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相同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标准值M(kN * 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4000 (B)67000 (C)75000 (D)85000

考题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2-18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600k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0.118。试问,当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相同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标准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4000 B.67000 C.75000 D.85000

考题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A、0.028B、0.027C、0.026D、0.15

考题 某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0s,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40000kN,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Ⅰ1类场地,8度设防。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最接近。A、2165B、3250C、2761D、1891

考题 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特征周期Tg的1.4倍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主体房屋的顶部C、主体房屋的中部D、主体房屋的底部

考题 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考题 有关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的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之比B、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C、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有关D、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与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无关

考题 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为什么要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考题 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1.4Tg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主体房屋的顶部C、主体房屋的中部D、主体房屋的底部

考题 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考题 下列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B、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的阻尼比无关C、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之比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有关

考题 填空题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考题 多选题有关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的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之比B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C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有关D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与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无关

考题 单选题北京市昌平区拟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Ⅳ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40m,经计算知其基本自振周期T1=1.5s。试问:当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项最接近。A 0.064B 0.060C 0.043D 0.040

考题 单选题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0.30s,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n=δnFEk,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30s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δn应与()最为接近。A 0.17B 0.11C 0.08D 0.0

考题 多选题下列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B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的阻尼比无关C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之比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有关

考题 单选题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1.4Tg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A 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 主体房屋的顶部C 主体房屋的中部D 主体房屋的底部

考题 单选题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最接近于(  )kN。A 153B 258C 466D 525

考题 单选题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A 367.10kNB 340.50kNC 338.31kND 328.67kN

考题 单选题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特征周期Tg的1.4倍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A 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 主体房屋的顶部C 主体房屋的中部D 主体房屋的底部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A 6450B 6650C 9550D 9650

考题 问答题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为什么要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考题 填空题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