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疑问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B.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疑问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B.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相关考题
考题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考题 1918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创办小型政治报纸《每周评论》,陈独秀在创刊号上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局势下,指望“公理战胜强权”只能是一种幻想。()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考题 ()与胡适曾在《每周评论》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考题 ()与胡适曾在《每周评论》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周恩来

考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总统是威尔逊。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考题 1918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 (),发表政治时事评论文章。同时宣传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版,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A、《新青年》B、《大公报》C、《每周评论》D、《新生》

考题 《每周评论》(1918-北京陈独秀)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他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考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考题 《每周评论》载:“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的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其后,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行动是()A、发起新文化运动B、爆发五四运动C、成立中国共产党D、开展国民革命

考题 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A、宋明理学“天理”B、平等、自由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D、自然科学定律

考题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考题 李大钊、陈独秀为开展社会主义宣传,于1918年1月在北京又创办了一个新的刊物是()。A、《青年》杂志B、《星期评论》C、《每周评论》D、《湘江评论》

考题 五四时期《每周评论》的主编是()。A、钱玄同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

考题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陈独秀等创办了()A、《新青年》B、《每周评论》C、《甲寅》D、《国闻周报》

考题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A、新文化运动B、实业救国运动C、国民大革命D、辛亥革命

考题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考题 单选题1918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 (),发表政治时事评论文章。同时宣传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版,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A 《新青年》B 《大公报》C 《每周评论》D 《新生》

考题 单选题李大钊、陈独秀为开展社会主义宣传,于1918年1月在北京又创办了一个新的刊物是()。A 《青年》杂志B 《星期评论》C 《每周评论》D 《湘江评论》

考题 单选题()与胡适曾在《每周评论》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周恩来

考题 单选题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A 新文化运动B 实业救国运动C 国民大革命D 辛亥革命

考题 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2017年真题]A 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B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C 苏俄宣布废除从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 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考题 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四“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的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B 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C 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 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考题 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的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A 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B 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C 苏俄宣布废除从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 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考题 问答题《每周评论》(1918-北京陈独秀)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他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考题 单选题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 《新青年》B 《少年中国》C 《青年杂志》D 《每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