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王某等人利用改装汽车和专业盗油设备,在某输油管线上打孔并肆意盗窃原油,造成数个原油泄露点发生爆炸并致民房倒塌,盗窃原油价值300万元。王某等人的行为应认定为( )。

A.盗窃罪
B.爆炸罪
C.盗窃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择一重罪处罚
D.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实施盗窃油气等行为过程中,采用切割、打孔、撬砸、拆卸、开关等手段破坏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的‘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更多 “王某等人利用改装汽车和专业盗油设备,在某输油管线上打孔并肆意盗窃原油,造成数个原油泄露点发生爆炸并致民房倒塌,盗窃原油价值300万元。王某等人的行为应认定为( )。A.盗窃罪 B.爆炸罪 C.盗窃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择一重罪处罚 D.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相关考题
考题 王某深夜入室盗窃,被主人李某发现后抓住王某的胳膊。王某为挣脱,大力甩开了李某的手(李某没有受伤),然后逃离现场。王某的行为仅构成盗窃罪。()

考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网络游戏的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5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6000元,给该公司造成5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6000元B.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万元C.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6000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万元

考题 某日晚,被告人甲某、乙某、丙某、丁某同他人利用手摇钻、电瓶、电焊枪等作案工具在某大型油田原油运送管线上打孔多次,共盗窃原油50吨之多,价值人民币20余万元并留下输油管道火灾隐患多起。关于四人行为的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A.盗窃罪B.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D.盗窃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考题 王某盗窃自己所在单位一套价值10万元的机器设备。得手后王某后悔自己一时糊涂犯了罪,便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盗窃罪行。对于王某(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

考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考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考题 张某对社会极度不满,积极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关于张某的犯罪停止形态。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王某等人尚未着手犯罪,张某构成犯罪预备 B.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属于教唆未遂 C.张某虽实施煽动行为,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成立犯罪未遂 D.张某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已实施完毕,成立犯罪既遂

考题 郎某和贝某系某油田输油管道附近的农民。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郎、贝二人多次采取用炸药炸开和用氧气切割机切割等破坏性手段打开输油管道盗取原油,总计价值5万余元,并两次导致输油管道爆炸造成一人死亡、两人重伤、经济损失16万元。关于郎、贝二人的行为,正确的说法是:()A:同时触犯盗窃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两个罪名 B:在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应数罪并罚 C:同时触犯盗窃罪和爆炸罪,按爆炸罪定罪处罚 D:在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

考题 王某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所有并将该车出卖给他人,王某构成()。A、盗窃罪B、盗窃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C、诈骗罪D、侵占罪

考题 某含水原油的初馏点为65℃,该原油在加热汽化时,()A、水先汽化B、原油先汽化C、原油和水同时开始汽化

考题 王某于某日深夜潜入范某家中进行盗窃,却只盗得10块钱。王某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C、是盗窃未遂D、构成抢劫罪

考题 王某盗窃自己所在单位一套价值10万元的机器设备。得手后王某后悔自己一时糊涂犯了罪,便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盗窃罪行。依据中国刑法规定,王某的主动投案行为()。A、属于犯罪中止B、属于自首C、属于立功D、属于犯罪未遂

考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考题 王某在夜间将销售公司正在销售的一辆汽车的备用轮胎(价值1000元)和发动机(价值5万元)拆下盗走。对王某如何处理()A、以破坏交通工具罪和盗窃罪并罚B、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和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按重罪处罚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

考题 某日晚,甲乙丙丁四人利用电焊机、手摇钻等工具在某输油管道上打孔盗窃原油2吨,价值5000元,并留下管道火灾隐患多起。关于4人行为的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盗窃罪B、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D、盗窃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

考题 王某与李某闲聊中向李某炫耀自己盗窃汽车的手段如何高明,并应李某要求向其详细讲述快速打开车门的方法,事后李某用这种方法实施了盗窃行为,王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考题 李某教唆王某盗窃商场货物,王某盗窃了两件衣服,事后二人将衣服按市场价400元卖给了陈某,并将400元平分。对于本案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A、对李某应该以盗窃行为从重处罚B、陈某所买衣物系盗窃所得,应追缴C、李某、王某属于结伙作案,应加重处罚D、王某系被唆使实施盗窃行为,应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考题 李某教唆王某盗窃商场货物,王某盗窃了两件衣服,事后二人将衣服按市场价200元卖给了陈某,并将200元平分。对于本案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A、对李某应该以盗窃行为从重处罚B、陈某并不知晓衣物系盗窃所得,则200元不必追缴C、C王某属结伙盗窃,应加重处罚D、王某系被诱骗实施盗窃行为,应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

考题 李某与王某共谋盗窃汽车,李某将盗车所需的钥匙交给王某。但李某后来向王某表明放弃犯罪之意,让王某归还钥匙。王某对李某说“你等几分钟,我用你的钥匙配制一把后再还给你”,之后李某要回了自己原来提供的钥匙。事后王某利用自己配制的钥匙盗窃了汽车(价值6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B、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预备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D、李某与王某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共犯

考题 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B、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C、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D、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考题 多选题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的盗窃案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A现场发现王某的指纹B在王某家里发现被盗的赃物C证人李某看到王某盗窃行为的证言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考题 单选题王某于某日深夜潜入范某家中进行盗窃,却只盗得10块钱。王某的行为()。A 不构成犯罪B 构成盗窃罪C 是盗窃未遂D 构成抢劫罪

考题 单选题王某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所有并将该车出卖给他人,王某构成()。A 盗窃罪B 盗窃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C 诈骗罪D 侵占罪

考题 单选题王某利用撬棍和万能钥匙潜入刘某家中,盗走刘某家中的五万元钱。下列属于犯罪主体的是()。A 被害人刘某B 实施了盗窃行为的王某C 王某盗窃所得赃物五万元钱D 王某实施盗窃行为时所用的撬棍和万能钥匙

考题 单选题王某在夜间将停车场的一辆汽车的两只轮胎(价值2000元)和发动机(价值5万元)拆下盗走。对王某如何处理()A 以破坏交通工具罪和盗窃罪并罚B 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和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按重罪处罚C 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 只构成盗窃罪

考题 多选题张某对社会极度不满,积极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关于张某的犯罪停止形态,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王某等人尚未着手犯罪,张某构成犯罪预备B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属于教唆未遂C张某虽实施煽动行为,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成立犯罪未遂D张某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已实施完毕,成立犯罪既遂

考题 问答题王某因犯数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13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6年,王某盗窃一辆汽车而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王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对王某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