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因素应该是

A.未知的暴露因子

B.可疑的暴露因子

C.未知的混淆因子

D.可疑的混淆因子

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参考答案

更多 “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因素应该是A.未知的暴露因子B.可疑的暴露因子C.未知的混淆因子D.可疑的混淆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 相关考题
考题 混杂因子是指A.仅与所研究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仅与暴露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E.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

考题 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为了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175对研究对象中,50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A因子的暴露史,55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A因子的暴露史,50对为病例组有A因子的暴露史而对照组无A因子的暴露史,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研究中,与无A因子暴露史的研究对象相比,暴露于A因子后发生该痰病的OR估计值为 查看材料A.5.2B.2.5C.1.5D.1.25E.不能计算

考题 由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材料A.病例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C.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不大D.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与非暴露者一样E.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非暴露者

考题 为了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研究175对研究对象中,50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A因子的暴露史,55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A因子的暴露史;50对为病例组有A因子的暴露史而对照组无A因子的暴露史,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研究中,与无A因子暴露史的研究对象相比,暴露于A因子后发生该疾病的OR估计值为A、5.2B、2.5C、1.5D、1.25E、不能计算由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A、病例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C、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不大D、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与非暴露者一样E、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非暴露者

考题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因素应该是A.未知的危险因素B.可疑的危险因素C.未知的混杂因素D.可疑的混杂因素E.已知的混杂因素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杂因素

考题 关于对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A.混杂因子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B.混杂因子与暴露因素无关C.混杂因子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因素均有关的因子D.混杂因子不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因素均有关的因子E.混杂因子是与疾病有关与暴露因素无关的因子

考题 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未知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混淆因子C.未知的暴露因子D.可拟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考题 在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在150名患该疾病的研究对象中,90名有A因子的暴露史,在200名未患该病的研究对象中,也有45名有A因子的暴露史,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在该研究中,与无A因子暴露史的研究对象相比,暴露于A因子后发生该疾病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A、1.5B、5.2C、2.3D、3.0E、以上都不对在该研究中,由A因子所致该病的特异危险度的估计值为A、2%B、10.5%C、15.8%D、38.8%E、不能计算由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A、病例组的该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病例组的该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病例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D、对照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E、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非暴露者该研究可得到的结论为A、A因子是危险因素B、A因子是保护因素C、A因子是混杂因素D、A因子是无关因素E、无法判断

考题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是: A、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过的暴露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B、先确定病人,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C、必须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D、对照必须没有可疑暴露E、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

考题 混杂因子是指A.与研究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与研究的暴露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疾病和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与研究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E.以上都不是

考题 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未知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混淆因子C.未知的暴露因子D.可疑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考题 为了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研究175对研究对象中,50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A因子的暴露史,55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A因子的暴露史;50对为病例组有A因子的暴露史而对照组无A因子的暴露史,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A.病例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B.对照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C.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D.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与非暴露者一样 E.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非暴露者

考题 关于对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看法正确的是A.混杂因子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B.混杂因子与暴露因素无关 C.混杂因子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因素均有关的因子 D.混杂因子不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因素均有关的因子 E.混杂因子是与疾病有关与暴露因素无关的因子

考题 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匹配,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唯一方法B、匹配的混杂因子必须是已知的C、可采用未知的混杂因子D、可采用极为怀疑的混杂因子E、所有的研究因素作匹配

考题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探讨研究人群中暴露因素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B、先选定研究对象,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C、必须先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D、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的可能E、对照可能有可疑因子的暴露

考题 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可疑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暴露因子C、未知的混淆因子D、未知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考题 有人就子宫内膜癌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以用过雌激素抑制剂为可疑致病因子。数据整理如下,病例与对照均暴露者共20对,病例暴露而对照非暴露者20对,病例非暴露而对照暴露者为3对,病例与对照均未暴露者为9对,其OR值为:()。A、14.81B、6.67C、3.00D、0.33

考题 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未知的混杂因素B、与研究的疾病无关的因素C、未知的暴露因素D、可疑的暴露因素E、已知的混杂因素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杂因素

考题 为了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研究175对研究对象中,50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A因子的暴露史,55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A因子的暴露史;50对为病例组有A因子的暴露史而对照组无A因子的暴露史,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A、病例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C、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不大D、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与非暴露者一样E、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非暴露者

考题 单选题病因研究中,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A 研究是前瞻性的B 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大小相同C 根据患病与否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D 根据可疑病因的暴露史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E 调查者决定谁暴露于可疑病因及保护因子,谁不暴露于可疑致病和保护因子

考题 单选题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 可疑的混淆因子B 可疑的暴露因子C 未知的混淆因子D 未知的暴露因子E 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考题 单选题病因研究中,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实验研究中()A 研究是前瞻性的B 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大小相同C 根据患病与否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D 根据可疑病因的暴露史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E 调查者决定谁暴露于可疑病因及保护因子,谁不暴露于可疑致病和保护因子

考题 单选题为了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研究175对研究对象中,50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A因子的暴露史,55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A因子的暴露史;50对为病例组有A因子的暴露史而对照组无A因子的暴露史,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研究中,与无A因子暴露史的研究对象相比,暴露于A因子后发生该疾病的OR估计值为()A 5.2B 2.5C 1.5D 1.25E 不能计算

考题 单选题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 未知的混杂因素B 与研究的疾病无关的因素C 未知的暴露因素D 可疑的暴露因素E 已知的混杂因素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杂因素

考题 多选题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匹配,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唯一方法B匹配的混杂因子必须是已知的C可采用未知的混杂因子D可采用极为怀疑的混杂因子E所有的研究因素作匹配

考题 单选题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  )。A 可疑的混淆因子B 可疑的暴露冈子C 未知的混淆因子D 未知的暴露因子E 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探讨研究人群中暴露因素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B先选定研究对象,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C必须先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D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的可能E对照可能有可疑因子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