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二)

材料一: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第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

材料二: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 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 49亿元,增长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 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 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 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 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 3%。

66.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

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

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参考答案

更多 “ (二)材料一: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第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材料二: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 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 49亿元,增长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 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 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 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 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 3%。66.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 相关考题
考题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特点包括()。 A.以政府为核心B.社会组织和社区等组织参与提供C.人民群众主动参与D.为满足社会成员基本文化需求E.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考题 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可以将公共服务分为()。 A.准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B.城市社区公共服务C.个性化公共服务D.基本公共服务E.乡镇居民公共服务

考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有() A.政府没有尽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B.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做到均等化C.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不应求D.需求由过去的追求生存到追求发展

考题 我国公共服务需求存在哪些问题()。 A、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B、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严重不均衡C、国家对公共服务的包揽过多D、公共服务经济效益低下

考题 我国政府在()中要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原则。A.准公共产品B.公共产品C.基本服务D.公共财政

考题 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包括( )。A.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B.公共产品分配的困难C.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D.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困难E.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的困难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所要围绕并推进的工作是()。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主体功能区建设 C.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D.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 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 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角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应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B.公共服务应该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C.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起辅助作用 D.公共财政应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下列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务的平均化 B.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担负着主要责任 C.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排斥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考题 私人融资的缺点主要在于()。A:公共物品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需求 B: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 C: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高 D:公共物品的质量提高 E:公共物品结构不平衡

考题 经过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短缺引发的严峻挑战,而且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的挑战。

考题 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推进基本服务全面覆盖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考题 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实质上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

考题 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A、公共产品B、公共服务C、公共利益D、公共需求

考题 (),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A、义务教育B、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C、基本社会保障D、公共就业服务

考题 ()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是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A、义务教育B、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C、基本社会保障D、公共就业服务E、公共环境建设

考题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A、实现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平衡B、制定公共事业范围内的社会指标C、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D、满足全社会公众基本生活需求

考题 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考题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宏观平衡B、维护好基层公共事业活动的基本秩序C、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D、提高管理效率

考题 单选题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A 实现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平衡B 制定公共事业范围内的社会指标C 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D 满足全社会公众基本生活需求

考题 多选题私人融资的缺点主要在于(  )。A公共物品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需求B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C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高D公共物品的质量提高E公共物品结构不平衡

考题 单选题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 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 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考题 单选题我国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过渡中,“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同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矛盾;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正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B 我国存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C 我国存在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D 我国社会“生存性”压力已不复存在

考题 单选题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A 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宏观平衡B 维护好基层公共事业活动的基本秩序C 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D 提高管理效率

考题 单选题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A 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B 提高管理效率C 维护好基层公共事业活动的基本秩序D 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宏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