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李某是某中学的会计。某中学从中国农业银行购买了有奖定期储蓄存单200张以抵作工资。本校教师认购了190张。余下l0张交由李某存放在其办公室抽屉内,银行公布中奖号码后,李得知其保管的10张存单中有一张获奖,便将该获奖存单取出,换人丈夫认购的一张存单,之后李某的丈夫从农行领奖金8000元,以李某的名义将8000元存人农行。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更多 “ 李某是某中学的会计。某中学从中国农业银行购买了有奖定期储蓄存单200张以抵作工资。本校教师认购了190张。余下l0张交由李某存放在其办公室抽屉内,银行公布中奖号码后,李得知其保管的10张存单中有一张获奖,便将该获奖存单取出,换人丈夫认购的一张存单,之后李某的丈夫从农行领奖金8000元,以李某的名义将8000元存人农行。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 相关考题
考题 中学生刘某在星期日晚上以父母外出,家中无人为由寄宿在同学李某家中。深夜,李某的父亲下班后,得知刘某住在家中,便以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为由,让刘某立即起床走人。问李某父亲的做法妥当吗?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考题 2005年6月20日,甲市水泥厂从某银行甲市支行购买了面值200元的不记名有奖储蓄存单250张,存单背面标明中奖率为100%。同年8月10日,经公开摇奖,某银行甲市支行在《甲市晚报》上公布了中奖号码和兑奖方法,规定兑奖期为3个月,从2005年6月20日至9月20日,逾期不兑视作放弃。甲市水泥厂因无法发放拖欠职工的工资,于7月1日时,便将上述有奖储蓄存单以工资形式发给职工。职工张三领到的存单中了一等奖,奖金1万元。甲市水泥厂得知后,认为1万元奖金应归厂方所有。因甲拒绝归还,甲市水泥厂诉至法院。下列关于有奖储蓄存单的法律性质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为无记名证券B.具有无因性和文字性C.谁持单向银行主张权利,谁就是该单记载的权利的享有人D.只有原储蓄者才可以享受兑奖的权利

考题 中学生李某偶然得知同学马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李某的做法是违法的。判断对错

考题 赵某(16周岁,高中学生)在游乐园游玩时因琐事与李某(15周岁,高中学生)发生争执,赵某殴打李某致其轻伤。李某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关于本案,说法错误的是? A.法院受理李某的自诉案件后,李某自愿撤诉,2个月后,李某又以同一事实对赵某提起自诉,法院应当受理 B.赵某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其可以同时担任赵某的辩护人 C.李某的母亲可以为李某委托诉讼代理人 D.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可以进行调解

考题 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 A.赵某,9岁。系某小学学生 B.王某,15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 C.张某,13岁。系某初级中学学生 D.李某,17岁。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考题 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考题 中学教师王某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区教育局便要求该中学将王某的教学方法整理成材料以便在各校推广。学校指派青年教师李某帮助王某整理材料。李某到王某教的班上跟班听课,并向王某教。并向某请教,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拟写了10万字的《王某教学方法介绍》材料,学校对李某写成的材料很满意国。该材料由区教育局油印散发到各中学。材料上只写了该中学校名,并署整理者姓名。数日后,某出版社编辑见了这本油印的材料,认为公开出版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便根据该材料是介绍王某教学方法这一点,找到王某联系出版事宜。王某也认为有必要公开自己的教学主法,便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出版社对油印的材料稍作文字加工,便以《速成英语学习法》为书名出版发行。作者署名王某,前言中对李致谢,感谢他对这本书的整理工作。李某发现该书出版后,即向出版社提出,该书作者是自己而非王某,要求出版社立即停止发行该书并予以更正,但出版社未予理睬。李某又找到王某交涉,王某承认出版的图书是根据李某整理的材料修改而来,但认为不论是油印材料还是出版的图书的内容都是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法的,所以自己有权决定修改、出版该书。李某提出,原油印材料是自己构思编写的,尽管所写的内容是介绍王某的教学方法,但材料的文字表述、章节体例均为自己独立创作,自己才是决定材料能否修改、出版的权利人。此时校方也提出王某、李某均是本校教师,两人均不能对原油印材料和出版的图书主张权利,只有学校才有权利决定修改、出版问题。谁享有《王某教学方法介绍》的著作权()A、王某B、李某C、李某所在的中学

考题 某中学因为学生李某未能按时缴纳相关费用,将他开除,可以吗?

考题 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A、隐私权B、人格尊严C、人身安全

考题 可以作为旅游合同主体的是()A、患精神病的张某B、15岁的刘某C、13岁李某的父亲D、17岁的中学生王某

考题 初中学生李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限徒刑1年缓刑3年,李某可以回校继续读书。

考题 初中学生李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限徒刑1年缓刑3年,李某可以回校继续读书吗?

考题 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的()。A、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B、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C、侵犯了李某的人身安全D、没有侵权

考题 李某在路上拦截女中学生王某,持匕首对王某进行威胁,欲实施强奸。王某与其搏斗,并抢得匕首。李某见匕首被夺,即挥拳击打王某头部,王某以匕首相迎,刺中李某的胸部,李某当场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是正当防卫B、王某是防卫过当C、王某应负刑事责任D、王某不负刑事责任

考题 某中学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李某到教室外喊赵某,说有事让其出去一趟,班主任张某默许了。赵某走出教室后被李某殴打,导致右眼失明。对赵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A、李某B、张某C、学校D、李某和学校

考题 红旗中学为了迎接建校50周年庆典,特委托某工艺美术院设计校徽,双方约定校徽著作权归红旗中学所有,工艺美术院在接受委托后组织实施中,因自己的设计人员设计稿不尽如人意,遂又委托在某广告公司工作的李某设计校徽,但对著作权的归属未约定。后工艺美术院将李某的作品交给红旗中学,红旗中学十分满意,将其确定为校徽。但是各方对著作权的归属发生了争议。本案中著作权应归属于何人?()A、红旗中学B、工艺美术院C、李某D、三方共有

考题 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A、赵某,9周岁。系某小学学生B、王某,15周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C、张某,13周岁。系某初级中学学生D、李某,17周岁。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 赵某,13岁,系某中学学生B 钱某,13岁,系因病休学的某中学学生C 孙某,17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D 李某,17岁,系以自己工资为全部生活来源的某酒店服务员

考题 多选题2018年5月10日,A市沙发厂从某银行A市支行购买了面值100元的定期定额有奖储蓄存单150张,存单背面标明中奖率为100%。同年6月2日,经公开摇奖,某银行A市支行在《A市日报》上公布了中奖号码和兑奖方法,规定兑奖期为3个月,从2018年6月5日至9月5日,逾期不兑视作放弃。A市沙发厂一直未去银行兑奖,到9月1日时因无法发放拖欠职工的工资,便将上述有奖储蓄存单以工资形式发给职工。职工甲将领到的存单进行兑奖,为一等奖,奖金1万元。A市沙发厂得知后,认为1万元奖金应归厂方所有,厂方未及时兑奖是因为主管人员疏忽大意不了解中奖情况所致。因甲拒绝归还,A市沙发厂诉至法院。下列关于有奖储蓄存单的法律性质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为无记名证券B具有无因性和文字性C谁持单向银行主张权利,谁就是该单记载的权利的享有人D只有原储蓄者才可以享受兑奖的权利

考题 问答题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考题 单选题赵某(16周岁,高中学生)在游乐园游玩时因琐事与李某(15周岁,高中学生)发生争执,赵某殴打李某致其轻伤。李某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关于本案,说法错误的是?(  )[2018年真题]A 法院受理李某的自诉案件后,李某自愿撤诉,2个月后,李某又以同一事实对赵某提起自诉,法院应当受理B 赵某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其可以同时担任赵某的辩护人C 李某的母亲可以为李某委托诉讼代理人D 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可以进行调解

考题 问答题某中学因为学生李某未能按时缴纳相关费用,将他开除,可以吗?

考题 问答题某中学女教师李某因为学生陈某在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在事后指使其他班级学生对陈某进行殴打,致使陈某受轻伤,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学校是否可以对教师李某以解聘或辞退?

考题 单选题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A 隐私权B 人格尊严C 人身安全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A 赵某,9周岁。系某小学学生B 王某,15周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C 张某,13周岁。系某初级中学学生D 李某,17周岁。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考题 单选题中学生李某某18岁,损毁他人物品造成经济损失若干,对此应该怎么办?()。A 由李某父母全部赔偿B 李某和父母均不赔偿C 李某和父母各半赔偿D 李某父母垫付

考题 单选题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的()。A 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B 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C 侵犯了李某的人身安全D 没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