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根竹竿插入水中,浸湿的部分是1.8米,再掉过头来把另一端插入水中,这时这根竹竿还有比一半多1.2米是干的,则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A. 4.8
B. 6
C. 9.8
D. 9.6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解题指导: 假设竹竿长为X,则X-3.6=X/2+1.2,X=9.6,故答案为D。
更多 “一根竹竿插入水中,浸湿的部分是1.8米,再掉过头来把另一端插入水中,这时这根竹竿还有比一半多1.2米是干的,则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A. 4.8 B. 6 C. 9.8 D. 9.6 ” 相关考题
考题 把一根2m长的木条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每段长()÷()=()m=()m。

考题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常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个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题 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象征性符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中幡是指一根长()的竹竿,上端挂布幡、圆筒、铃铛等物。 A.5~6米B.6~7米C.7~8米D.8~9米

考题 用竹竿一根,一端系细绳长1m,绳端系一垂球,将杆水平放于地面并伸出一定长度,使细绳下端垂球触于坡面,若量得竹竿伸出的长度为2m,则边坡为1:2。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的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C.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D.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考题 (二)多定义判断:先给出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列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定义的典型例证。注意:假设这多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与某一定义对应。79.定义:(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典型例证:(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3)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 )A.0个B.1个C.2个D.3个

考题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在竹竿上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再把这根竹竿掉过头来垂直插入水中,也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如果两个记号相距10厘米,水深是100厘米,那么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A. 190B. 210C. 210或170D. 190或210

考题 定义:(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典型例证:(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3)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A.0个B.1个C.2个D.3个

考题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 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髙的道理,这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题 定义:(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典型例证:(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3)竹竿浸人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 ) A. 0 B. 1 C. 2 D. 3

考题 一位老师在教《跳竹竿》的时候,组织一部分学生跳“竹竿舞”,另一部分学生将竹竿竖起来敲打节奏为跳舞的同学伴奏。同学们都在兴头上的时候,有同学的竹竿倒了,当学生手忙脚乱地试图扶起来时,老师却让学生顺势在地上敲打,既不影响教学效果还丰富了活动形式。这位老师对教学事件的处理属于()。 A.热处理 B.冷处理 C.温处理 D.不处理

考题 制作担架时,长竹竿应在()米以上。A、1B、1.5C、2D、2.5

考题 竹竿子

考题 通过沼泽危险区域时使用树枝、竹竿、木板等铺成道路后再通过。陷入沼泽时应当横握手中木棍、竹竿等,或者抱住湿草,保持冷静,不惊恐乱动,救护者应当站在稳定的地力,通过木棍、竹竿、绳索等救出遇险者。

考题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在竹竿上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再把这根竹竿掉过头来垂直插入水中,也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如果两个记号相距10厘米,水深是100厘米,那么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A、190B、210C、210或170D、190或210

考题 采集睡莲种子,一般采用()的方法。A、在水中捞取B、用布袋在水中套住聚合果C、将植株全株拔起D、用竹竿将聚合果支出水面

考题 根据《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4.2条),关于竹竿的绑扎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竹竿的绑扎材料可以重复使用B、竹竿的绑扎材料不得接长使用C、单根塑料篾的抗拉能力不得低250ND、竹篾应由生长期三年以上的毛竹竹黄部分劈剖而成

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②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对它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④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考题 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A、表演性符号B、工具性符号C、象征性符号D、规则性符号

考题 一根木料用去全长的40%,还剩5.4米,这根木料原来的长是多少米?列式是()A、5.4÷40%B、5.4÷(1-40%)C、5.4×40%D、5.4÷(1+40%)

考题 一根竹竿插入水中,其中露出水面1.32米,没入水中的长度是露出水面高度的5.1倍。这根竹竿长()米。A、6.732B、8.052C、8.52

考题 单选题一根竹竿插入水中,其中露出水面1.32米,没入水中的长度是露出水面高度的5.1倍。这根竹竿长()米。A 6.732B 8.052C 8.52

考题 单选题制作担架时,长竹竿应在()米以上。A 1B 1.5C 2D 2.5

考题 单选题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  )。A 表演性符号B 工具性符号C 象征性符号D 规则性符号

考题 判断题通过沼泽危险区域时使用树枝、竹竿、木板等铺成道路后再通过。陷入沼泽时应当横握手中木棍、竹竿等,或者抱住湿草,保持冷静,不惊恐乱动,救护者应当站在稳定的地力,通过木棍、竹竿、绳索等救出遇险者。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