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在竹竿上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再把这根竹竿掉过头来垂直插入水中,也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如果两个记号相距10厘米,水深是100厘米,那么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 A、190
  • B、210
  • C、210或170
  • D、190或210

参考答案

更多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在竹竿上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再把这根竹竿掉过头来垂直插入水中,也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如果两个记号相距10厘米,水深是100厘米,那么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A、190B、210C、210或170D、190或210” 相关考题
考题 竹竿应取用( )年生的毛竹为宜,不能使用青嫩、枯黄或有裂纹的竹竿。A、三B、四C、五D、六

考题 现有5根竹竿,它们的长度(单位:m)分别为2.5,2.6,2.7,2.8,2.9,若从中一次随机抽取2根竹竿,则它们的长度恰好相差0.3m的概率为 .

考题 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象征性符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古时有个《持竿进城》的笑话:有一个人带了一根很长的竹竿要进城,由于城门低矮,竖着拿不进去,而城门又很窄,因此,横着也拿不进去。正巧县官路过这里,寻问发生了何事。人们告诉他有一人拿着竹竿横竖进不了城门,正在想办法。县官一听大骂:“笨蛋,把竹竿锯断不就过去了吗?”该县官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各个选言肢判断不同真B.混淆了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区别C.各个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D.选言肢不穷尽

考题 用竹竿一根,一端系细绳长1m,绳端系一垂球,将杆水平放于地面并伸出一定长度,使细绳下端垂球触于坡面,若量得竹竿伸出的长度为2m,则边坡为1:2。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二)多定义判断:先给出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列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定义的典型例证。注意:假设这多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与某一定义对应。79.定义:(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典型例证:(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3)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 )A.0个B.1个C.2个D.3个

考题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在竹竿上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再把这根竹竿掉过头来垂直插入水中,也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如果两个记号相距10厘米,水深是100厘米,那么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A. 190B. 210C. 210或170D. 190或210

考题 定义:(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典型例证:(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3)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A.0个B.1个C.2个D.3个

考题 定义:(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典型例证:(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3)竹竿浸人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 ) A. 0 B. 1 C. 2 D. 3

考题 一根竹竿插入水中,浸湿的部分是1.8米,再掉过头来把另一端插入水中,这时这根竹竿还有比一半多1.2米是干的,则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A. 4.8 B. 6 C. 9.8 D. 9.6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多普勒效应”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蜂鸣器音调的变化 将一个以电池做电源的蜂鸣器固定在长竹竿的一端,闭合开关后听一听它发的声音。请一位同学用竹竿把蜂呜器举起来并在头顶快速转动(图12.5—1),在几米之外听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请一位同学用竹竿把蜂鸣器举起来并在头顶快速转动,在几米之外听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考题 竹竿子

考题 “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说的是()A、泰顺药发木偶戏B、绍兴莲花落C、海宁皮影戏D、杭州小热昏

考题 持有木棒、竹竿、彩旗等高长物件的行人通过道口时,不准高举挥动,须将物件保持垂直状态。

考题 竹竿上的叶称为()。A、竹叶B、竹箨C、内稃D、外稃

考题 采集睡莲种子,一般采用()的方法。A、在水中捞取B、用布袋在水中套住聚合果C、将植株全株拔起D、用竹竿将聚合果支出水面

考题 在故事《稻草人》中,稻草人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A、细竹竿B、破篮子C、破扇子D、残荷叶

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②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对它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④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考题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恰当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考题 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A、表演性符号B、工具性符号C、象征性符号D、规则性符号

考题 一根竹竿插入水中,其中露出水面1.32米,没入水中的长度是露出水面高度的5.1倍。这根竹竿长()米。A、6.732B、8.052C、8.52

考题 单选题一根竹竿插入水中,其中露出水面1.32米,没入水中的长度是露出水面高度的5.1倍。这根竹竿长()米。A 6.732B 8.052C 8.52

考题 名词解释题竹竿子

考题 单选题竹竿上的叶称为()。A 竹叶B 竹箨C 内稃D 外稃

考题 单选题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  )。A 表演性符号B 工具性符号C 象征性符号D 规则性符号

考题 单选题“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说的是()A 泰顺药发木偶戏B 绍兴莲花落C 海宁皮影戏D 杭州小热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