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甲厂工程师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了一本《发动机修理与调试》。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张某与甲厂争议,依法,下列对该书著作权归属认定不成立的是()。

A.著作权归张某享有,与甲厂无关
B.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张某享有,但甲厂在2年内可以使用
C.著作权由张某享有,甲厂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D.该书是职务作品,但未经张某同意,甲厂不得许可第三人优先使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著作权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2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2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16条第1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故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编写的《发动机修理与调试》一书不属于职务作品。《著作权法》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故B、C、D三项说法错误,应选。
更多 “甲厂工程师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了一本《发动机修理与调试》。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张某与甲厂争议,依法,下列对该书著作权归属认定不成立的是()。A.著作权归张某享有,与甲厂无关 B.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张某享有,但甲厂在2年内可以使用 C.著作权由张某享有,甲厂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D.该书是职务作品,但未经张某同意,甲厂不得许可第三人优先使用”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厂技术员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了一本《机床修理与调试》。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张某与工厂发生争议。依照法律,该书的著作权()。 A、归张某享有,与该厂无关B、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张某享有,但该厂在两年内可以使C、该书著作权由张某享有,该厂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D、该书是职务作品,但未经张某同意,该厂不得许可第三人优先使用

考题 某厂技术员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一本《机床修理与调试》。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张某与工厂发生争议。依照法律,该书的著作权( )。 A.归张某所有,与工厂无关B.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张某所有,但该厂在两年内可以使用C.该书著作权由张某所有,但该厂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D.该书是职务作品,但未经张某同意,该厂不得许可三人优先使用

考题 :甲厂委托乙公司设计种商品的商标,双方约定该商标著作权归甲厂所有。乙公司因业务繁忙,抽不出人手,又将该商标设计事务委托给丙公司,但对著作权归属未约定。商标设计完成后,甲厂非常满意,但甲、乙、丙三方对著作权的归属发生了争议。本案中该商标著作权应归属于哪一方?( )A.甲厂B.乙公司C.丙公司D.三方共有

考题 阅读以下内容,回答 83~86 题:李某口头委托中国公民张某撰写一部发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爱情小说,但未约定著作权归属问题。2006年8月,张某完成了小说《浮云》,国内甲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该小说后,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乙广播电台未经许可即将该小说连续播放。文学爱好者王某未经许可就将该书翻译成蒙文第八章 知识产权法叫《203》在甲出版社出版,在蒙文书中未说明该书的原作者,同时对该书有删节和误译。丙公司经过许可后将该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于2008年1月上映,引起轰动,丁电视台不久即播放该电影。第 83 题 小说《浮云》的著作权属于( )。A.李某B.张某C.李某与张某共有D.李某,但张某有署名权

考题 张某与甲家具厂签订一份承揽合同,双方约定由甲家具厂为张某定作一套实木橱柜,张某提供图纸,甲家具厂提供材料,限期3个月,无其他约定。依据法律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张某有权检验甲家具厂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约定B.若张某中途变更图纸,造成甲家具厂损失的,张某应赔偿损失C.甲家具厂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给张某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D.若甲家具厂按约完成橱柜,而张某未向甲家具厂支付报酬,甲家具厂可以留置橱柜

考题 甲厂工程师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了一本《发动机修理与调试》。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张某与甲厂发生争议。依照法律,该书的著作权属于谁?( )A.归张某享有,与甲厂无关B.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张某享有,但甲厂在两年内可以使用C.该书著作权由张某享有。甲厂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D.该书是职务作品,但未经张某同意,甲厂不得许可第三人优先使用

考题 甲厂业务员张某开除后,为报复甲厂,用盖有甲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厂订立一份购销合同。乙厂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甲厂所在地,因甲厂拒绝接收而引起纠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某的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B.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C.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无效D.张某的行为为委托代理,合同有效

考题 张某是一名优秀的传记作家,笔下传记人物深受读者喜爱。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本关于古代人物曾国藩的传记,自然人王某拟出版一本关于自己成长历程的传记,二者分别向张某约稿,但均未明确约定著作权归属。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曾国藩传记著作权归出版社所有 B.曾国藩传记著作权归张某所有 C.王某传记著作权归张某所有 D.王某传记著作权归王某所有

考题 某建筑设计公司工程师张某接受公司指派的任务,为甲公司某大楼绘制工程设计图。设计公司和甲公司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张某享有工程设计图的署名权,该公司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B.张某享有工程设计图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该公司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C.张某享有工程设计图的所有权利,但该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可以优先使用 D.该公司享有工程设计图著作权的所有权利,但应当给予张某相应的奖励

考题 张丽是甲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同时兼任乙广告公司设计师(根据设计作品按件计酬)。甲大学发布招标广告,希望通过公开招标评选出该校的校徽,并详细说明校徽设计理念。乙公司请张丽设计了枚校徽,参加投标并中标。张丽,甲大学和乙公司之间均没有关于中标校徽的著作权归属问题的约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校徽的作者是乙公司 B、该校徽著作权归属于张丽 C、该校徽著作权归属于乙公司 D、该校徽著作权归属于甲大学

考题 肖某向陈某借款10万元,将一辆小汽车抵押给陈某。抵押期间,小汽车因车祸严重受损,肖某将小汽车送到甲修理厂大修。后肖某无力支付2万元修理费,甲修理厂遂将小汽车留置。经催告,肖某在约定的合理期间内仍无力支付修理费用。此时,肖某亦无法偿还欠陈某的到期借款,陈某要求甲修理厂将小汽车交给自己依法进行拍卖,甲修理厂拒绝。下列关于该争议如何处理的表述中,符合物权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甲修理厂可将小汽车依法拍卖,拍卖所得价款优先偿付修理费,陈某就剩余部分享有优先受偿权 B.甲修理厂应将小汽车交给陈某依法拍卖,修理费只能向肖某主张 C.陈某应当先向甲修理厂支付全部修理费,其后甲修理厂应将小汽车交付给陈某依法拍卖 D.甲修理厂应将小汽车交给陈某依法拍卖,拍卖所得价款优先偿付借款,甲修理厂就剩余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

考题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某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A出版社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哪几项?

考题 某技术员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一本《液压技术基本原理》,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与工厂发生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归技术员享有,与该厂无关B、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技术员享有,但该厂在2年内可以使用C、该书著作权由技术员享有,该厂2年内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考题 甲完成乙委托设计的厂徽,但双方并未约定其著作权的归属。该厂徽的著作权应当归属于()。A、甲B、乙C、甲与乙D、乙的主管机关

考题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涉案图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享有的什么权利?请作选择回答。()A、修改权B、汇编权C、复制权D、发行权E、保护作品完整权

考题 张某接受甲公司委托,开发一款游戏软件,下列关于该软件著作权归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由张某与甲公司通过合同约定B、无约定的,由张某享有C、无约定的,由甲公司享有D、不论是否有约定,均由张某与甲公司共同享有

考题 单选题甲完成乙委托设计的厂徽,但双方并未约定其著作权的归属。因此该厂徽的著作权应当归属于()A 乙B 乙的主管机关C 甲D 甲与乙

考题 问答题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什么《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的著作权权利?

考题 单选题某技术员利用工作之便,编写一本《机床修与调试》,为该书的著作权归属与工厂发生争议。按法律,该书的著作权()A 归技术员享有,与该厂无关B 该书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技术员事有,但该厂在2年内可以使用C 该书著作权由技术员享有,该厂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D 该书是职务作品,但未经技术员同意,该厂不得许可第三人优先使用

考题 单选题甲完成乙委托设计的厂徽,但双方并未约定其著作权的归属。该厂徽的著作权应当归属于()。A 甲B 乙C 甲与乙D 乙的主管机关

考题 单选题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作品的类型来看,《甲思想录》属于什么作品?请作选择回答。()A 委托作品B 汇编作品C 职务作品D 演绎作品

考题 问答题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中国公民张某编写了一部书稿《数码相机指南》,于2004年1月将该书稿大纲送交甲出版社联系出版。甲出版社按规定程序进行选题论证并列选后,与张某签订了出版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在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将所编《数码相机指南》的定稿交付甲出版社;张某保证合法拥有《数码相机指南》的全部著作权权利,如发生侵犯他人权利的问题,由张某承担全部责任;甲出版社获得的专有出版权为期5年;如果书稿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标准,甲出版社应于张某交付该书定稿后的5个月内出版该书,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张某人民币1万元。2004年3月,张某按合同约定将最后改定的全部书稿交付甲出版社。该书稿将数十家数码相机生产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按相机的功能特点等分成八大部分编排,每一部分的前面均概括介绍该类相机的共同特性。审稿人员都认为:该书稿的编排和介绍也还合理、到位,但是其中汇集的许多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按署名来看其著作权应属于相应的相机生产公司,必须得到这些公司的许可使用授权该书稿才可出版。甲出版社因此于2004年5月与张某联系,请其提供有关公司的授权证明。但是直到当年11月,张某仍未提供。于是,甲出版社决定不再出版《数码相机指南》,并于2004年12月初通知了张某。2005年2月,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甲出版社。诉状称:已经拥有《数码相机指南》专有出版权的甲出版社一直未对书稿提出过任何修改意见,这足以说明书稿质量已经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标准,该社本应当按合同约定至迟于2004年8月出版该书,但是至今仍未出版,构成违约;甲出版社索取数十家公司的授权证明,只是为了规避违约责任而企图迫使张某首先提出解除合同,因为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载有的内容只是一些现成的技术数据和已经客观存在的相机操作方式,并不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且它们都是赠送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故而《数码相机指南》能否出版与这些公司毫无关系。最后,张某请求法院判令甲出版社履行合同,在2005年7月前出版《数码相机指南》,并赔偿违约金1万元。问题一: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为什么?答:问题二:张某是否可以成为《数码相机指南》的著作权人?为什么?答:问题三:张某要求出版《数码相机指南》,是否确与那些相机生产公司无关?为什么?答:

考题 问答题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某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单选题甲建设单位委托乙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文件,但未约定著作权归属。乙设计单位张某被指派负责该任务,则该设计文件著作权归( )享有。A 甲建设单位B 乙设计单位C 张某D 甲、乙两单位共同

考题 单选题甲公司向社会征集广告用语,承诺如被采用将给应征者奖金。张某设计的广告用语被选中后获得了奖金,但甲公司和张某并未明确约定著作权的归属。甲公司使用该广告用语一年后,张某对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提出了主张,并要求甲公司停止使用。根据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甲公司享有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B 甲公司和张某共同享有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C 张某享有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但甲公司可以在其广告宣传活动中使用D 张某享有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甲公司应当根据张某的要求停止使用

考题 多选题张某接受甲公司委托,开发一款游戏软件,下列关于该软件著作权归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A由张某与甲公司通过合同约定B无约定的,由张某享有C无约定的,由甲公司享有D不论是否有约定,均由张某与甲公司共同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