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李文向何冬借款2500元,何冬因失误多付给李文500元,李文在3天后用500元买了福利彩票,中奖5万元。何冬在李文中奖后的第2天发现多付借款的事实,于是要求李文退回500元,并分给他一部分中奖款。李文不同意,发生诉讼。下列关于本案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李文无须返还多收的500元,因为,何冬多付500元是他自己的错误所致

B.李文应当返还3000元,因为李文与何冬的借款合同无效

C.李文应当返还多收的500元

D.李文应当返还多收的500元以及部分中奖款


参考答案

更多 “ 李文向何冬借款2500元,何冬因失误多付给李文500元,李文在3天后用500元买了福利彩票,中奖5万元。何冬在李文中奖后的第2天发现多付借款的事实,于是要求李文退回500元,并分给他一部分中奖款。李文不同意,发生诉讼。下列关于本案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李文无须返还多收的500元,因为,何冬多付500元是他自己的错误所致B.李文应当返还3000元,因为李文与何冬的借款合同无效C.李文应当返还多收的500元D.李文应当返还多收的500元以及部分中奖款 ” 相关考题
考题 李文向何冬借款2500元,何冬因失误多付给李文500元,李文在3天后用500元买了福利彩票,中奖5万元.何冬在李文中奖后的第2天发现多付借款的事实,于是要求李文退回500元,并分给他一部分中奖款.李文不同意,发生诉讼.下列关于本案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李文无须返还多收的500元,因为,何冬多付5的元是他自己的错误所致B.李文应当返还3000元,因为李文与何冬的借款合同无效C.李文应当返还多收的500元D.李文应当诉还多收的500元以及部分中奖款

考题 何甲最近运气较好,于是向朋友李乙借款20万元做炒股,由赵丙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抵押,并订立了抵押合同,但是何甲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经李乙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同时何甲又以自己的一辆价值11万元的"别克"车质押给李乙,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但是李乙认为将车放在自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在何甲处。一年局,何甲因亏损无力还债,李乙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权。本案中:( )A.抵押、质押均有效B.抵押有效,质押无效C.抵押、质押均无效D.质押有效,抵押无效

考题 在陈文涛诉李先楚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个证据:①陈文涛出具的由李先楚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文涛人民币3000元整,1个月内返还。1999年3月20日。②李先楚的同事乔生明的证言。乔生明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先楚说,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去旅游时用。③李先楚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先楚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④李先楚的朋友张明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先楚在1999年3月底与张明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明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这一事实的直接证据()

考题 江成与李文系夫妻,两人均居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年,李文因患有精神病,到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治疗。在长达2年的住院治疗期间,李文不仅病症未减轻,反而加重。因李文婚前隐瞒了曾患有精神病的情况,江成认为双方没有夫妻感情,向法院起诉要求与李文离婚。江成应向哪个法院起诉?()A:北京安定医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B:江成的老家赵县人民法院 C:李文现在住所地石家庄顺义区人民法院 D:双方当事人婚姻缔结地法院

考题 在陈文涛诉李先楚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个证据:①陈文涛出具的由李先楚签名的借条1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文涛人民币3000元整,1个月内返还。2009年3月20日。②李先楚的同事乔生明的证言。乔生明证明,他在2009年3月21日听李先楚说,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去旅游时用。③李先楚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先楚说:“我在2009年3月20日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④李先楚的朋友张明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先楚在2009年3月底与张明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明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这一事实的直接证据?()A:陈文涛提供的借条 B:乔生明的证言 C:李先楚的陈述 D:张明的证言

考题 王玲向李文借钱,并将自己所有的二室一厅房屋作为借款抵押。李文对抵押房屋享有抵押权,该抵押权属于()。A、对人权 B、抗辩权 C、请求权 D、支配权

考题 何李之争,李梦阳领会神情,何景明刻意范古。

考题 1、李文炤在《勤训》中写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 ,一生之计在于勤”。A.春B.夏C.秋D.冬

考题 22、何李之争,李梦阳领会神情,何景明刻意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