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008年前三季度,我过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四万亿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等

问题:

(1) CPI走势和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6分)


参考答案

更多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2008年前三季度,我过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四万亿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等问题:(1) CPI走势和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6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人民公社”何时出现?它有何弊端?(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农村改革朝什么方向发展?

考题 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请给材料1和材料2各加一个标题。要求:主题明确、文字精练。

考题 【材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考题 丙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每年需要外购某材料108000千克,现有S和T两家符合要求的材料供应企业,他们所提供的材料质量和价格都相同。公司计划从两家企业中选择一家作为供应商。相关数据如下: (1)从S企业购买该材料,一次性入库。每次订货费用为5000元,年单位材料变动储存成本为30元/千克。假设不存在缺货。 (2)从T企业购买该材料,每次订货费用为6050元,年单位材料变动储存成本为30元/千克。材料陆续到货并使用,每日送货量为400千克,每日耗用量为300千克。 要求: (1)利用经济订货基本模型。计算从S企业购买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总成本。 (2)利用经济订货扩展模型。计算从T企业购买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总成本。 (3)基于成本最优原则。判断丙公司应该选择哪家企业作为供应商。

考题 (2017年)丙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每年需要外购某材料108000千克,现有S和T两家符合要求的材料供应企业,他们所提供的材料质量和价格都相同。公司计划从两家企业中选择一家作为供应商,相关信息如下:   (1)从S企业购买该材料,一次性入库,每次订货费用为5000元,年单位材料变动储存成本为30元/千克,假设不存在缺货。   (2)从T企业购买该材料,每次订货费用为6050元,年单位材料变动储存成本为30元/千克,材料陆续到货和使用,每日送货量为400千克,每日耗用量为300千克。   要求:   (1)利用经济订货基本模型,计算从S企业购买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总成本。   (2)利用经济订货扩展模型,计算从T企业购买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总成本。   (3)基于成本最优原则,判断丙公司应该选择哪家企业作为供应商。

考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考题 1、阅读课件(即补充材料1、2);针对材料写一份阅读小结。

考题 已知宏达公司每年需要甲材料36000吨,单位进价每吨150元,每次订货成本1250元,每吨甲材料每年储存成本10元。要求:(1)计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2)计算经济订货量的相关存货成本;(3)计算最优订货批数;(4)若一次订购6000吨,可以给2%的折扣,则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为多少?(5)若一年生产周期为300天,据以往经验,甲材料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一般需要3天,则该材料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考题 1、已知宏达公司每年需要甲材料36000吨,单位进价每吨150元,每次订货成本1250元,每吨甲材料每年储存成本10元。要求:(1)计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2)计算经济订货量的相关存货成本;(3)计算最优订货批数;(4)若一次订购6000吨,可以给2%的折扣,则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为多少?(5)若一年生产周期为300天,据以往经验,甲材料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一般需要3天,则该材料的再订货点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