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与氢氧化钠作用,又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甲醇
  • B、丙酮
  • C、甲酸
  • D、甲醛

参考答案

更多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与氢氧化钠作用,又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甲醇B、丙酮C、甲酸D、甲醛”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既能与托伦试剂又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 A 乙烯B 丙酮C 丙醛D 甘油

考题 既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碳酸钠反应的是A.HCOOHB.CH3OHC.HCOOCH3D.C6H5OHE.CHCH

考题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的是()。 A、甘油B、乙醚C、苄醇D、苯酚

考题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是()。 A、甲醛B、苯甲醛C、乙醛D、丙醛

考题 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合物是(  )。

考题 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4mol NaOH反应 C.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D.既能与FeCl发生显色反应,也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考题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考题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HCOOHB、CH3COOHC、CH3CH2OHD、CH3CHO

考题 下列化合物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A、苯胺B、苯酚C、氯乙烷D、乙酰胺

考题 下列哪种金属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A、FeB、CuC、ZnD、Al

考题 蛋白质在烹调中会发生下列变化中的()A、酸败作用B、酯化作用C、焦糖化反应D、羰氨反应

考题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A、乙烷B、乙醛C、乙醇D、乙酸

考题 下列物质既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嗅水褪色,还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丙烯酸B、甲苯C、苯甲酸D、硫化氢

考题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是()。A、乙醛B、苯酚C、乙酸D、乙醇

考题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化合物是()A、Mg(OH)2B、Fe(OH)3C、Cr(OH)3D、Fe(OH)2

考题 下列试剂中,不能与蛋白质溶液发生黄蛋白反应的有()。A、乙醇B、醋酸铅C、氢氧化钠D、浓硝酸

考题 某有机物含有下列哪种官能团时,既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A、-COOHB、-OHC、-C1D、C=C

考题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加浓H2SO4的作用是()。A、脱水作用B、吸水作用C、氧化作用D、既起催化作用又起吸水作用

考题 下列化合物,既有还原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乙醛B、乙醇C、乙酸D、乙二酸

考题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的是()。A、甲醇B、乙醇C、苯酚D、乙醚

考题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甲醇B、甲醛C、甲酸D、乙酸

考题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饱和一元酸典型性质的是()。A、能发生酯化反应B、能与NaOH溶液反应C、能与Na2CO3溶液反应D、能与KMnO4溶液反应

考题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 HCOOHB CH3COOHC CH3CH2OHD CH3CHO

考题 单选题蛋白质在烹调中会发生下列变化中的()A 酸败作用B 酯化作用C 焦糖化反应D 羰氨反应

考题 单选题某有机物含有下列哪种官能团时,既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A -COOHB -OHC -C1D C=C

考题 单选题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 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 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 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 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合物是(  )。[2014年真题]A CH3CH=CHCOOHB CH3CH=CHCOOC2H5C CH3CH2CH2CH2OHD HOCH2CH2CH2CH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