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

  • 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 B、电子的波动性
  • C、电子的粒子性
  • D、所有粒子具有二项性

参考答案

更多 “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B、电子的波动性C、电子的粒子性D、所有粒子具有二项性”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对德布罗意假定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假定在 1927 年首先由戴维逊和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明B该假定证明了实物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C该假定指出光和微观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两重性质D该假定是由普朗克提出来的

考题 第一次引进物理量的不连续性,即量子性的概念的是( ) A爱因斯坦B普朗克C德布罗意D戴维逊

考题 证实德布罗意假定的是() A普朗克B德布罗意C戴维逊和革末D康普顿

考题 证实德布罗意假定的实验是() AzeemAn效应B反常zeemAn效应C电子衍射实验DA粒子散射实验

考题 动能为100eV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考题 一电子束被加速电压为V的电场加速(1)求电子在被加速之后的德布罗意波长: (2)求此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3)把此德布罗意波射到一块单晶上,入射放向与晶面成θ角, 观察到散射波第一级强度极大值,求晶格常量d

考题 当电子的速度达到光速的20.0%时,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多大?锂原子(质量7.02amu)以相同速度飞行时,其德布罗意波长多大?

考题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者是()A.玻尔B.卢瑟福C.普朗克D.德布罗意

考题 德布罗意于1933年提出物质波假说。

考题 戴维逊和革末利用电子束代替X射线在镍晶体的表面上产生了()现象,证明了电子具有()性。

考题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者是()A、玻尔B、卢瑟福C、普朗克D、德布罗意

考题 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任何实物粒子都有波动。()

考题 提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假设的学者德布罗意来自()。A、德国B、美国C、法国D、波兰

考题 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假设波长为0.1nm,应加多大的加速电压()A、1.51*106VB、24.4VC、24.4*105VD、151V

考题 在戴维孙——革末电子衍射实验装置中,自热阴极K发射出的电子束经U=500V的电势差加速后投射到晶体上。这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λ=()nm。

考题 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e,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n。如果它们的动能均为100eV。那么两种波长的关系应为 ()。A、λe=λn,B、λeλn,C、λeλnD、无法确定。

考题 德布罗意认为实物粒子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考题 根据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物质粒子性与波动性的联系是()A、不确定关系B、薛定谔方程C、德布罗意公式D、粒子数守恒

考题 直接证实电子自旋存在的最早的实验之一是()A、康普顿实验B、卢瑟福实验C、戴维孙-革末实验D、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考题 单选题提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假设的学者德布罗意来自()。A 德国B 美国C 法国D 波兰

考题 单选题直接证实了电子自旋存在的最早的实验之一是()A 康普顿实验B 卢瑟福实验C 戴维孙-革末实验D 斯特恩-革拉赫实验

考题 单选题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者是()A 玻尔B 卢瑟福C 普朗克D 德布罗意

考题 判断题德布罗意于1933年提出物质波假说。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假设波长为0.1nm,应加多大的加速电压()A 1.51*106VB 24.4VC 24.4*105VD 151V

考题 单选题证实德布罗意物质波存在的实验是(  )。A 光电效应实验B 电子衍射实验C 弗兰克-赫兹实验D 康普顿效应实验

考题 填空题戴维逊和革末利用电子束代替X射线在镍晶体的表面上产生了()现象,证明了电子具有()性。

考题 单选题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A 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B 电子的波动性C 电子的粒子性D 所有粒子具有二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