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高低分,微量组分分析应是()

  • A、<0.01%
  • B、0.01~1%
  • C、1~10%
  • D、>10%

参考答案

更多 “根据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高低分,微量组分分析应是()A、<0.01%B、0.01~1%C、1~10%D、>10%” 相关考题
考题 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A、腐蚀性B、酸C、氧化还原D、络合

考题 造成试剂盒线性范围变窄的原因常见的有A.生产中组分投料量不足、生产后组分稳定性差和运输和储存不当B.生产中组分投料量不足、标本中被测物含量过高和生产后组分稳定性差C.标本中被测物含量过高、生产后组分稳定性差和标本中被测物含量过低D.生产后组分稳定性差、标本中被测物含量过低和运输和储存不当E.生产中组分投料量不足、标本中被测物含量过低、运输和储存不当

考题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A、B、>0.1%C、D、>1%

考题 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在0.01~1%范围内的分析为:( )A.痕量组分分析B.量组分分析C.微量分析D.半微量分析

考题 分析方法能检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

考题 在化学分析中,常依照下面的规定来确定物质量范围: ⑴常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大于0.1g以上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⑵半微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在10~100mg范围试样进行的分析; ⑶微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在1~10mg范围试样进行的分析; ⑷超微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在1mg以下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⑸痕量分析:是对被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1%的分析; ⑹超痕量分析:是对被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01%的分析。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重量分析法,就是使被测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与试样中的其它成分分离,然后以某种固体物质形式进行称量,根据称量的结果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测定时,组分的分离一般采用()A气化法B沉淀法C容量法

考题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A、<0.1%B、>0.1%C、<1%D、>1%

考题 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性()性和()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考题 通常根据被测组分百分量,可将被测组分分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

考题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根据化学物质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考题 固体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通常以()表示,最常用的是()。

考题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以物质的()为基础的。若根据反应物的重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就是();若根据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与被测组分反应达到“理论终点”,通过计算求得被测物的含量就是()。

考题 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在0.01~1%范围内的分析为:()。A、痕量组分分析B、常量组分分析C、微量分析D、半微量分析

考题 酸溶法是利用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络合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入溶液。

考题 酸溶法是利用(),(),()使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入溶液。

考题 酸溶液溶解试样是利用酸的()、()和()性质,使试料中被测组分转入溶液中。

考题 ()分析法通常用于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的测定,即待测组分的含量一般在1%以上。A、微量B、色谱C、容量D、重量

考题 某组分含量在0.01%-1%之间,则属于()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微量组分分析D、痕量分析

考题 滴定分析法的准确度高,灵敏度也高,可用于常量、微量组分分析。

考题 填空题固体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通常以()表示,最常用的是()。

考题 单选题某组分含量在0.01%-1%之间,则属于()A 常量组分分析B 微量分析C 微量组分分析D 痕量分析

考题 单选题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A <0.1%B >0.1%C <1%D >1%

考题 单选题根据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高低分,微量组分分析应是()A <0.01%B 0.01~1%C 1~10%D >10%

考题 多选题按待测组分含量分类的方法是()。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常量分析E微量分析

考题 判断题滴定分析法的准确度高,灵敏度也高,可用于常量、微量组分分析。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重量分析法,就是使被测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与试样中的其它成分分离,然后以某种固体物质形式进行称量,根据称量的结果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测定时,组分的分离一般采用()A 气化法B 沉淀法C 容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