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
B
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乙属于犯罪未遂
C
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万元/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300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丙属于犯罪未遂
D
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项,《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甲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实行行为终了但未造成他人死亡后果,此时甲具备继续施加杀人行为的条件,但甲选择将郝某送去医院,这种情形属于能为而不欲,且最终避免了死亡结果发生,构成犯罪中止而非犯罪未遂。题干中提到的即便不送医郝某也不会死亡,并不影响犯罪中止的认定。
B项,《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已经实施了实行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周某乘乙不备,踢倒乙后逃跑,而使得犯罪未得逞,则乙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构成犯罪未遂。
C项,丙误以为仿制品系金锭而盗窃,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构成犯罪未遂。
D项,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单独罪名,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他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的行为。丁的资助行为是否既遂并不依赖于被资助对象是否成功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
A项,《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甲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实行行为终了但未造成他人死亡后果,此时甲具备继续施加杀人行为的条件,但甲选择将郝某送去医院,这种情形属于能为而不欲,且最终避免了死亡结果发生,构成犯罪中止而非犯罪未遂。题干中提到的即便不送医郝某也不会死亡,并不影响犯罪中止的认定。
B项,《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已经实施了实行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周某乘乙不备,踢倒乙后逃跑,而使得犯罪未得逞,则乙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构成犯罪未遂。
C项,丙误以为仿制品系金锭而盗窃,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构成犯罪未遂。
D项,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单独罪名,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他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的行为。丁的资助行为是否既遂并不依赖于被资助对象是否成功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
更多 “多选题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B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乙属于犯罪未遂C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万元/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300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丙属于犯罪未遂D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考题
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
B.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乙属于犯罪未遂
C.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万元/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300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丙属于犯罪未遂
D.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
考题
甲为报复乙将毒药放人乙的饭菜中,后看乙中毒痛苦的样子于心不忍,赶快将乙送人医院,但乙仍死亡。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考题
甲为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中,在能够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考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C.犯罪预备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迷信犯成立犯罪未遂
考题
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A.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
B.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乙属于犯罪未遂
C.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万元/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300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丙属于犯罪未遂
D.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
考题
(2006年真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考题
(2006年真题)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B.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考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考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B、是否着手不同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考题
甲有外遇,欲杀其妻乙。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乙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甲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考题
多选题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考题
多选题关于刑事诉讼的秩序价值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A通过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B追究犯罪的活动必须是有序的C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必须受到刑事程序的规范D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秩序的实现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B是否着手不同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考题
单选题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A
犯罪预备B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考题
多选题关于犯罪未遂说法正确的是()。A未遂犯都是危险犯B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C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D已经着手实行犯罪E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