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参考答案

更多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相关考题
考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考题 提出文学改革“须从八事入手”的文章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1917 年 1 月, 《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宣称“言文合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文学改良刍议》B.《药》C.《狂人日记》D.《新青年》

考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我之文学改良观》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考题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A、《新诗的格律》B、《文学革命论》C、《文学改良刍议》D、《论文学的改良》

考题 《新青年》的创刊词是() A.《文学改良刍议》B.《少年中国说》C.《敬告青年》D.《文学革命论》

考题 刘半农从理论上提出了新诗方案,下列出自刘半农的文章是()。A、《文学改良刍议》B、《我之文学改良观》C、《文学革命论》D、《文学革新申议》

考题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考题 1917年,胡适的哪部作品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以倡导文学革命?()A、《戴东赢的哲学》B、《文学改良刍议》C、《历史的文学观念论》D、《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考题 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的是陈独秀的()。A、《文学革命论》B、《文学改良刍议》C、《我之文学改良观》D、《文学革命申议》

考题 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考题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考题 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A、周作人B、胡适C、陈独秀D、鲁迅

考题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

考题 《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胡适。

考题 文学改良刍议

考题 胡适在下列哪部作品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A、《易卜生主义》B、《文学改良刍议》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考题 填空题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掀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考题 填空题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考题 填空题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考题 单选题1917年,胡适的哪部作品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以倡导文学革命?()A 《戴东赢的哲学》B 《文学改良刍议》C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D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考题 单选题刘半农从理论上提出了新诗方案,下列出自刘半农的文章是()。A 《文学改良刍议》B 《我之文学改良观》C 《文学革命论》D 《文学革新申议》

考题 单选题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的是陈独秀的()。A 《文学革命论》B 《文学改良刍议》C 《我之文学改良观》D 《文学革命申议》

考题 填空题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考题 单选题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