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软土地基软土层厚30m,五层住宅拟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0m,桩径600mm,水泥掺入比18%,置换率20%,经估算,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满足控制工后沉降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建议最合理?()

  • A、增大桩径
  • B、增加水泥掺和比
  • C、减小桩距
  • D、增加桩长

参考答案

更多 “某软土地基软土层厚30m,五层住宅拟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0m,桩径600mm,水泥掺入比18%,置换率20%,经估算,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满足控制工后沉降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建议最合理?()A、增大桩径B、增加水泥掺和比C、减小桩距D、增加桩长” 相关考题
考题 采用深层水泥搅拌加固地基时,应逐层做标准贯入等试验,查明加固区()、拟加固深度范围内有无硬夹层。A.工程进展 B.土层分布 C.软土层厚度 D.地质情况 E.周边环境

考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桩法

考题 某软土路堤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经验算最危险滑动面通过CFG桩桩身,其整体滑动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下列哪些方法可显著提高复合地基的整体滑动稳定性?(  ) A、提高CFG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B、在CFG桩桩身内配置钢筋笼 C、增加CFG桩长 D、复合地基施工前对软土进行预压处理

考题 某松散粉土可液化地基,液化土层厚度8m,其下卧为中密砂卵石层。若需消除液化并需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到300kPa,下列哪些处理方法可作为选用方案?(  )A、旋喷桩复合地基 B、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 C、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D、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考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考题 某高速公路穿过海滨渔塘区,表层淤泥厚11.0m,天然含水量w=79. 6%,孔隙比e =2.21 下卧冲洪积粉质粘土和中粗砂层。由于工期紧迫,拟采用复合地基方案。以下哪些方法不适用于该场地? (A)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B)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C)砂石桩复合地基 (D)预应力管桩加土工格栅复合地基

考题 采用搅拌桩加固软土形成复合地基时,搅拌桩单桩承载力与以下哪个选项无关?(  ) A、被加固土体的强度 B、桩端土的承载力 C、搅拌桩的置换率 D、掺入的水泥量

考题 某软土地基土层分布和各土层参数如图所示,巳知基础埋深为2.0m,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长10.0m,桩直径500mm,单桩承载力为120kN,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80kPa,按正方形布桩,问桩间距取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较为合适(假设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β=0.5)?

考题 某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fsk = 80kPa,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加固,桩径d= 0.5m,桩长1= 15m, 搅拌桩单柱承载力特征值及Ra = 16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P=0.75,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80kPa,则置换率应为()。 A. 0.14 B. 0.16 C. 0.18 D. 0.20

考题 某多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4m×5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两种桩型的复合地基,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均采用500mm。桩的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土层厚度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 假定,基础底面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252kPa。当对基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试问,第②层淤泥质黏土层的复合压缩模量Es(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1 B. 15 C. 18 D. 20

考题 采用深层水泥搅拌加固地基时,应逐层做标准贯入等试验,查明加固区( )、拟加固深度范围内有无硬夹层。A、工程进展B、土层分布C、软土层厚度D、地质情况E、周边环境

考题 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通常除了承载力检验,还有单桩强度检验。

考题 砂石桩加固地基的机理是()。A、置换软土B、碾压夯实C、排水固结D、挤密土层

考题 对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为1.5%-1%,但不应少于()根。

考题 对于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水泥作加固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含有高岭石、蒙脱石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好B、对含有伊利石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好C、对含有水铝石英和氯化物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差D、对有机含量高、pH值较高的黏性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差

考题 多选题某松散粉土可液化地基,液化土层厚度8m,其下卧为中密砂卵石层。若需消除液化并需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到300kPa,下列哪些处理方法可作为选用方案?(  )[2014年真题]A旋喷桩复合地基B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C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D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考题 单选题一座5万m3的储油罐建于滨海亚湾陆交互相软土地基上,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75kPa,拟采用水泥搅拌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水泥搅拌桩置换率m=0.3,搅拌桩桩径d=0.6,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fcu=3445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3,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75,如由桩身材料计算的单桩承载力等于由桩周土及桩端土抗力提供的单桩承载力,则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接近()。A 340kPaB 360kPaC 380kPaD 400kPa

考题 单选题某软土地基软土层厚30m,五层住宅拟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0m,桩径600mm,水泥掺入比18%,置换率20%,经估算,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满足控制工后沉降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建议最合理?()A 增大桩径B 增加水泥掺和比C 减小桩距D 增加桩长

考题 单选题某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fsk=80kPa,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加固,桩径d=0.5m,桩长l=15m,搅拌桩单柱承载力特征值及Ra=16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75,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80kPa,则置换率应为()。A 0.14B 0.16C 0.18D 0.20

考题 多选题采用深层水泥搅拌加固地基时,应逐层做标准贯入等试验,查明加固区()、拟加固深度范围内有无硬夹层。A工程进展B土层分布C软土层厚度D地质情况E周边环境

考题 判断题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通常除了承载力检验,还有单桩强度检验。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浆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就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形成搅拌桩的方法。此法应属于()。A注浆加固法B复合地基处理法C化学处理法D置换法

考题 多选题对于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水泥作加固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含有高岭石、蒙脱石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好B对含有伊利石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好C对含有水铝石英和氯化物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差D对有机含量高、pH值较高的黏性土地基加固效果较差

考题 单选题深层搅拌法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正确的叙述是()A 深层搅拌法仅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20kPa的黏性土等地基,不适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的土B 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水泥,不可选用其他固化材料,固化剂的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的7%~15%C 深层搅拌桩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建筑对变形的要求,采和柱状、壁状、格栅状、块状等处理形式,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桩D 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主要是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

考题 单选题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已知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60kPa,桩土应力比取n=8.5,已知搅拌桩面积置换率为20%,问复合地基承载力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2012年真题]A 120kPaB 150kPaC 180kPaD 200kPa

考题 单选题厚层软黏土地基,初步设计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沉降计算不满足要求,超过了限值。为了有效减少复合地基沉降量,采取哪种措施最为有效?()A 增加桩长B 扩大桩径C 提高复合地基置换率D 提高水泥掺入比

考题 单选题某软土地基软土层厚30m,五层住宅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0m,桩径600mm,水泥掺入比18%,置换率20%,经估算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满足控制工后沉降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的建议最合理?(  )[2011年真题]A 增大桩径B 增加水泥掺合比C 减小桩距D 增加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