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参考答案
更多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相关考题
考题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考题
关于近现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过程B.是一个西方法律文化逐渐实现独霸地位的过程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其指导方针D.是一个丢掉传统、投向西方的过程
考题
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B、清末修律贯穿着仿效西方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的方针C、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次倒退D、清末修律促进了部分中国人法制观念的形成
考题
共用题干
关于清末变法修律,叙述正确的有()A、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B、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C、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
考题
(2006年真题)当代中国社会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
B.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
C.前苏联的法律文化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
考题
清末修律的重要作用不包括:()。A、导致中华法系不在完整,为新的法律体系的形成发展打开了通道B、促进了一部分中国人法律意识的觉醒C、引导了辛亥革命的产生D、为中国法律体系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考题
关于近现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过程B、是一个西方法律文化逐渐实现独霸地位的过程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其指导方针D、是一个丢掉传统、投向西方的过程
考题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考题
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活动的历史意义包括()。A、清末变法修律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B、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C、清末变法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D、清末变法修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法律编撰体例
考题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评价的领事裁判权()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考题
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考题
单选题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评价的领事裁判权()A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C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考题
单选题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
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B
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
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
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考题
多选题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活动的历史意义包括()。A清末变法修律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B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C清末变法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D清末变法修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法律编撰体例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