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计算题: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后回答问题。(四)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学生必读古代散文200篇》一书,由甲汇编,并配有由乙绘制的插图55幅。全书正文(扣除插图之外)计作206 500字,定价25元。该书于2013年7月出版,首印7 500册。根据出版合同约定,出版社以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支付作者甲的稿酬,基本稿酬标准为20元/千字,印数稿酬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均按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出版社以一次性付酬方式支付乙的稿酬,付酬标准为80元/幅。甲和乙的稿酬均在每年年底支付。该书出版之后,作者甲要求从其稿酬里向序言作者丙一次性支付稿酬500元。该出版社以寄销的形式批发给丁发行公司3 000册,发行折扣率为六五折,三个月后结算书款。甲出版社还以经销的形式批发给丙网上书店2 000册,发行折扣率为50%,也是三个月后结算书款。到2013年12月底,丁发行公司共售出图书2 500册,按约定结算了书款,同时要求添货2 000册,双方约定的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率不变;丙网上书店也按约定结算了书款,并要求添货1500册,双方约定的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率不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甲出版社重印4 300册。截至2014年12月底,丁发行公司还剩400册未实现销售,即按已销数量和该出版社结清书款,并退回未售出图书。问题一:该出版社从甲的应得稿酬里扣除序言作者丙的稿酬,应该怎样操作?问题二:第一次印刷后,在扣除序言作者丙的稿酬之后,甲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问题三:乙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问题四:第二次印刷后,甲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问题五:该出版社为销售该书的收入应缴纳销项增值税多少元?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问答题计算题: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后回答问题。(四)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学生必读古代散文200篇》一书,由甲汇编,并配有由乙绘制的插图55幅。全书正文(扣除插图之外)计作206 500字,定价25元。该书于2013年7月出版,首印7 500册。根据出版合同约定,出版社以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支付作者甲的稿酬,基本稿酬标准为20元/千字,印数稿酬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均按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出版社以一次性付酬方式支付乙的稿酬,付酬标准为80元/幅。甲和乙的稿酬均在每年年底支付。该书出版之后,作者甲要求从其稿酬里向序言作者丙一次性支付稿酬500元。该出版社以寄销的形式批发给丁发行公司3 000册,发行折扣率为六五折,三个月后结算书款。甲出版社还以经销的形式批发给丙网上书店2 000册,发行折扣率为50%,也是三个月后结算书款。到2013年12月底,丁发行公司共售出图书2 500册,按约定结算了书款,同时要求添货2 000册,双方约定的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率不变;丙网上书店也按约定结算了书款,并要求添货1500册,双方约定的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率不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甲出版社重印4 300册。截至2014年12月底,丁发行公司还剩400册未实现销售,即按已销数量和该出版社结清书款,并退回未售出图书。问题一:该出版社从甲的应得稿酬里扣除序言作者丙的稿酬,应该怎样操作?问题二:第一次印刷后,在扣除序言作者丙的稿酬之后,甲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问题三:乙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问题四:第二次印刷后,甲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问题五:该出版社为销售该书的收入应缴纳销项增值税多少元?” 相关考题
考题 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同意,在出版《美德》一书时,使用了乙向出版社出版的《宽容》一书的版式设计,甲的行为()。A.没有侵犯乙的权利B.侵犯了乙的版式设计权C.侵犯了乙的出版权D.侵犯了乙的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

考题 1949年5月,甲出版社经A同意,将其创作的小说《残雪》收入《XX小说集》一书出版发行,1989年乙出版社欲将该小说集中《残雪》这篇小说收入《XX小说汇编》,则乙出版社应()。A.只需征得A同意B.同时征得A与甲出版社同意C.只需征得甲出版社同意D.因作品已发表,不用征得任何人同意

考题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某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A出版社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哪几项?

考题 1949年5月,甲出版社经A同意,将其创作的小说《残雪》收入《XX小说集》一书出版发行,1989年乙出版社欲将该小说集中《残雪》这篇小说收入《XX小说汇编》,则乙出版社应()。A、只需征得A同意B、同时征得A与甲出版社同意C、只需征得甲出版社同意D、因作品已发表,不用征得任何人同意

考题 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同意,在出版《美德》一书时,使用了乙向出版社出版的《宽容》一书的版式设计,甲的行为()。A、没有侵犯乙的权利B、侵犯了乙的版式设计权C、侵犯了乙的出版权D、侵犯了乙的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

考题 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保留2位。) 甲、乙合著一本书交A出版社出版,并告诉该书的责任编辑“我们已经商定所得稿酬按 甲得70%、乙得30%的比例分配,个人所得税由各人依法缴纳”。 2008年2月该书出版,每册定价28元,首次印5200册。2008年4月,A出版社根据合同约定,按8%的版税率和4000册的保底销售数及甲、乙商定的比例向两人支付首印版税。 在A出版社通知领取首印版税时,甲、乙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他们还要付给该书序言作者丙一次性稿酬960元,故要求将该款从甲、乙的税前版税金额中扣除;二是甲、乙按出版合同约定要以优惠价购买该书100册,他们希望用版税转付书款1960元,并把这笔书款也从税前版税金额中扣除。 2008年10月,该书重印4200册。2008年12月结算版税时,该书的累计销售数为6200册。 甲、乙分别可获得税前首印版税多少元?

考题 国内甲出版社向海外乙出版社输出《经络解说》一书,甲出版社起草的著作权贸易合同应包括()等内容。A、甲出版社承诺拥有有关权利或有权就有关权利进行贸易B、甲出版社和乙出版社的名称、地址C、乙出版社在海外的销售方式和营销费用D、合同期满后乙出版社是否可以继续销售库存图书E、乙出版社向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版税率视印制成本而定

考题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涉案图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享有的什么权利?请作选择回答。()A、修改权B、汇编权C、复制权D、发行权E、保护作品完整权

考题 问答题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 Q先生和Y女士系著名作家。2016年初,P未经两人授权,擅自将他们的私人信函、诗文、墨迹、照片等,连同其他相关报道,编成《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并授权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7年初,Q先生和Y女士写信给甲出版社,要求其立即停止出版该书,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妥善处理此事。但是,甲出版社以已经取得了P的授权,不需要再取得其他人的授权为由,对Q先生和Y女士的要求不予认可。无奈之下,Q先生和Y女士向国家版权局投诉,称甲出版社未经其授权而出版这些作品,严重侵犯了其著作权,要求予以查处。国家版权局经过调查核实,认定甲出版社未经Q先生和Y女士许可擅自出版《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有关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遂依法责令甲出版社停止发行该书,处以罚款5万元,没收《Q先生的生活纪实》的全部库存书并予以销毁,追回已付给P的稿费且予以没收等处罚。问题一:P和甲出版社侵犯了Q先生和Y女士的哪些著作权权利?问题二:国家版权局责令甲出版社承担的是什么责任?问题三:甲出版社如果要合法出版涉案作品,应当如何操作?问题四:甲出版社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考题 问答题70.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问题,应将与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把错项选入,该问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按所选的正确项数量得分。凡要求作陈述回答的问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本题20分) 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题一:从作品的类型来看,《甲思想录》属于什么作品?请作选择回答。 A.委托作品 B.汇编作品 C.职务作品 D.演绎作品 问题二:涉案图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享育的什么权利?请作选择回答。 A.修改权 B.汇编权 C.复制权 D.发行权 E保护作品完整权 问题三:为什么《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的著作权权利? 问题四:张某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 问题五:根据我国著作权法,A出版社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哪几项?

考题 问答题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什么《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的著作权权利?

考题 单选题1949年5月,甲出版社经A同意,将其创作的散文《残雪》收入《A某文集》并出版发行,1950年7月,A某去世。2001年9月乙出版社出版了《XX散文汇编》,其中有A某这篇散文,则乙出版社()。A 侵犯了A的著作权B 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出版社权C 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D 即侵犯了A的著作权又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出版社权

考题 单选题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作品的类型来看,《甲思想录》属于什么作品?请作选择回答。()A 委托作品B 汇编作品C 职务作品D 演绎作品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张强的署名权?为什么?问题二:甲出版社在稿酬支付时间方面是否有过错?为什么?问题三:张强计算稿酬的方法存在哪些失误?问题四:甲出版社究竟应该支付给张强税前稿酬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以验证甲出版社的说法是否属实。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每个问题计算过程中的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计算结果有小数的,小数保留2位。)(本题18分)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旅游类图书《中国最美名山》,定价45.00元,共印15000册,省新华发行集团买断了该书的所有权,出版社给该书的折扣率为60%,全部由省新华发行集团销售该书,在经过宣传推广后,该书售出了85%。问题一:出版社与省新华发行集团之间采用的是什么购销形式?问题二:该书的出版码洋是多少万元?问题三:出版社回款的实洋是多少元?问题四:省新华集团销售该书的利润是多少元?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保留2位。(本题18分)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地方志丛书,定价为1000元,印数为l500套。根据签订的协议,甲出版社向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发货100套,由其旗下各书店试销并观察读者反馈再行补货;发行折扣率为六五折,按实际销售量结算货款,未销部分予以退货。为了促进图书销售,甲出版社联合作者召开地域经济与地域文化研讨会,邀请许多学者参加。会上介绍了该套丛书的特色及其学术价值,并宣布与会者购书都可享受七五折优惠。会后,与会专家共订购了50套书,还撰写书评发表在学术刊物和读书类报纸上。此外,在全国馆配图书订货会上,甲出版社向国内各大图书馆销售该丛书500套,销售折扣率为七折。这些举措都扩大了该套书的影响。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在试销完100套之后,又向甲出版社订购500套,但后来退货20%。凡实现销售的图书,甲出版社都顺利结算,收回货款。问题一:甲出版社与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之间采用的是什么购销形式?问题二:该套丛书的出版码洋是多少元?问题三: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最终的销售码洋是多少元?问题四: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实得的发行折扣额是多少元?问题五:为了引导消费,甲出版社运用了哪些出版物宣传手段?问题六:甲出版社销售该套丛书的回款实洋是多少元?

考题 问答题中国学者甲早年的许多讲话稿,由其学生李某整理后按时间顺序编成《夜话》一书,于1948年出版,此后多次再版,作者署名均为甲。李某1960年去世,而甲也于1988年去世。甲的儿子乙为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2012年,乙在北京一书店发现,A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甲思想录》一书编者署名为张某。该书全部内容由甲的100篇文章组成,其中63篇取自《夜话》,其余作品取自甲的其他作品。乙之前对此毫不知情,所以认为张某和A出版社侵犯了其权益,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诉称:张某与A出版社在编纂出版《甲思想录》一书时,事先未取得其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且该书的编选严重破坏了《夜话》的完整性。因此,张某与A出版社共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权利。 张某辩称:他对甲的作品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了将甲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甲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才从包括《夜话》在内的甲的众多作品中精心选择了这100篇文章,按照甲进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组合编排成《甲思想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当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夜话》的整理者李某去世已久,故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已过。乙虽然是甲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可证明乙参与了甲的创作并分享其著作权。所以,《甲思想录》的编纂出版并未侵犯乙的著作权权利。 A出版社辩称:《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工作是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的。出版社与张某就出版该书所订立的出版合同明确约定,张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张某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因此,出版社对《甲思想录》一书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认定《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作为甲的合法继承人应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张某和A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某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68.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计算过程中的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每个问题最后计算结果有小数的,小数保留2位。)(本题20分) 《三北防护林与沙漠治理》一书系由西北某出版社策划,由A撰著,并配有由B拍摄的图片35幅。全书正文计作38.6万字,定价29. 80元。该书于2010年5月出版,首印5 500册。根据出版合同约定,出版社以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支付作者A的稿酬,基本稿酬标准为60元/千字,印数稿酬的标准和计算方法按国家版权局的规定;出版社以一次性付酬方式支付作者B的稿酬,付酬标准为50元/幅。该书出版之后,作者A按出版合同约定的7折优惠购买该书120本,出版社从其稿酬里扣除购书款。2011年3月,出版社重印该书4 000册。至2012年6月,该书的销售实洋一共是113 000元。 问题一:出版社从A的应得稿酬里扣除购书款,应该怎样操作? 问题二:第一次印刷后,在扣除购书款之后,A的税后稿酬是多少? 问题三:B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 问题四:第二次印刷后,出版社还需要支付多少稿酬?作者A的税后稿酬是多少元? 问题五:出版社为销售该书的收入应缴纳销项增值税多少元?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保留2位。)本题20分) 甲、乙合著一本书交A出版社出版,并告诉该书的责任编辑“我们已经商定所得稿酬按 甲得70%、乙得30%的比例分配,个人所得税由各人依法缴纳”。 2008年2月该书出版,每册定价28元,首次印5200册。2008年4月,A出版社根据合同约定,按8%的版税率和4000册的保底销售数及甲、乙商定的比例向两人支付首印版税。 在A出版社通知领取首印版税时,甲、乙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他们还要付给该书序言作者丙一次性稿酬960元,故要求将该款从甲、乙的税前版税金额中扣除;二是甲、乙按出版合同约定要以优惠价购买该书100册,他们希望用版税转付书款1960元,并把这笔书款也从税前版税金额中扣除。 2008年10月,该书重印4200册。2008年12月结算版税时,该书的累计销售数为6200册。 甲和乙的第二个要求是否合理?A出版社应如何答复?

考题 单选题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著名插画家刘某接受甲公司的委托,为甲公司主办的插画展设计卡通形象。由于刘某与甲公司老总私交不错,双方只是口头约定了设计酬劳,没有订立委托合同。在插画展开幕前3个月,刘某如期交付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手稿,右下角有刘某的署名及作品完成日期。刘某还表示愿意把设计手稿赠送给甲公司。甲公司当场向刘某支付了报酬,并将手稿交给设计部负责人林某,由林某去安排后续制作事宜。在2015年年底举行的公司年会上,甲公司将刘某的手稿作为奖品颁发给了林某。2016年年初,乙出版社拟出版一本名为《爸爸、妈妈和我》的亲子读物,邀请林某为该读物绘制插图。林某以家中刘某的手稿为蓝本,结合图书内容在场景、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作,完成了10幅插图的绘制。2016年7月,该书出版,版权页上有“插图:林某”的字样。刘某购得该书后,发现书中插图的主人公在整体人物造型和基本形态构成上与自己的作品极其相似。于是,刘某以林某和乙出版社侵犯自己的著作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庭审时,林某辩称:刘某是受甲公司委托设计涉案卡通形象,甲公司已经支付报酬,该作品的著作权应该归甲公司所有,刘某无权提起诉讼。2015年年底,自己合法获得了刘某手稿的所有权,因此有权使用手稿中的卡通形象。乙出版社认为:图书的所有插图都是林某绘制完成的新作品,出版社征得林某的许可并支付了报酬即可使用,没有侵犯刘某的权利。在审定林某的插图时,乙出版社曾要求林某出示手稿,林某出示了甲公司颁发给自己的卡通形象手稿证明自己是著作权人,出版社已经履行了合理注意义务,即使林某侵权,出版社也不应当承担连带侵权责任。问题一:刘某创作的卡通形象属于什么作品?该作品的著作权是否属于甲公司?为什么?问题二:林某是否侵犯刘某的权利?为什么?问题三:乙出版社使用林某绘制的插图是否需要征得刘某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为什么? 问题四:乙出版社是否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甲文化公司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经营书刊批发业务。其经理郑某通过浏览网页,发现某一美国作家关于提高青少年个人心理素质的新书《菩提树下》正在美国热销;经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在国内市场上这类图书尚属空白,而社会对此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于是,郑某与在乙出版社担任策划编辑的林某商议:由郑某组织若干人创作一部同类主题的书稿,交乙出版社出版;乙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郑某;印刷装订事宜由郑某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郑某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乙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甲公司自行包销;乙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郑某支付给乙出版社出版资助费5万元。 林某将此情况向编辑室主任陈某作了汇报。陈某召集编辑室全体人员就此事进行讨论。会上出现了许多意见。 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B出版社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多选题国内甲出版社向海外乙出版社输出《经络解说》一书,甲出版社起草的著作权贸易合同应包括()等内容。A甲出版社承诺拥有有关权利或有权就有关权利进行贸易B甲出版社和乙出版社的名称、地址C乙出版社在海外的销售方式和营销费用D合同期满后乙出版社是否可以继续销售库存图书E乙出版社向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版税率视印制成本而定

考题 问答题计算题: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后回答问题。(须列出算式;每个问题计算过程中的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计算结果有小数的,小数保留2位。)(本题20分)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科普图书《探月工程》,定价28.00元,共印10100册。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订货9000册,订货协议约定发行折扣率为65%,结款时未销部分全部退货。出版社通过邮购和网上销售直销了1000册,均让利10%,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最终共退货12%。问题一:谁是该书的总发行单位?问题二:出版社与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之间采用的是什么购销形式?问题三:该书的出版码洋是多少元?问题四: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的进货码洋是多少元?问题五: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实得的发行折扣额是多少元?问题六:出版社回款的实洋是多少元?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三:乙出版社使用林某绘制的插图是否需要征得刘某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一:甲出版社给陈某的预付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考题 问答题计算题: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后回答问题。(须列出算式;每个问题计算过程中的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计算结果有小数的,小数保留2位。)(本题20分) 王强将自己编著的《“互联网+”时代的潜在商机》一书交甲出版社出版。根据出版合同约定,甲出版社以版税方式支付王强稿酬,版税率为8%,按实际销售数于每年年底计算。同时双方约定,该书出版后两个月内,甲出版社先按首次实际印数预付版税,当年年底则不再结算。 2014 年3 月,《“互联网+”时代的潜在商机》一书出版。定价40 元,首次印数5000 册。甲出版社以经销的形式批发给某网上书店1500 册,发行折扣率为50%,书款在3 个月内结清;以寄销的形式按六五折批发给乙发行公司3000 册,书款在年底结算。 到2014 年12 月底,乙发行公司已实现销售2900 册,并按约定与甲出版社结算了书款,但暂未退货。此前,网上书店也按约定及时结算了书款。2015 年3 月,乙发行公司要求添货。甲出版社便重印2000 册,仍以寄销的形式按六五折全部批发给乙发行公司。8 月,王强提出自费订购该书100 册,并要求按六折结算,书款从稿酬中扣除。甲出版社表示同意,并很快把书交给了王强。 截至2015 年12 月底,乙发行公司还剩400 册未实现销售,便按已销数量向甲出版社结清货款。问题一:王强应得税前预付版税多少元?问题二:王强应为所获预付版税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问题三:2015 年底,王强应得税前版税多少元? 问题四:2015 年底,扣除个人所得税和购书款后,王强实得金额多少元?问题五:截至2015 年12 月底,该书的出版码洋和销售实洋各为多少元? 问题六: 截至2015 年12 月底,甲出版社总共应为销售该书缴纳销项增值税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