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男性,35岁。左股骨上段骨髓炎9年,局部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片。X线摄片示左胫骨上段增粗,有死骨及死腔。治疗时除应用抗菌药物外应考虑(  )。
A

穿刺抽脓

B

切开引流术

C

死骨摘除术

D

窦道切除

E

病灶清除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男性,35岁。左股骨上段骨髓炎9年,局部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片。X线摄片示左胫骨上段增粗,有死骨及死腔。治疗时除应用抗菌药物外应考虑(  )。A 穿刺抽脓B 切开引流术C 死骨摘除术D 窦道切除E 病灶清除术” 相关考题
考题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A、死骨摘除B、抗结核药物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碟形手术B、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考题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出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B、死骨摘除术C、切开引流D、穿刺抽脓E、抗结核药物

考题 女性,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口封闭,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考题 男,30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 ( ) A、死骨摘除术B、切开引流C、抗结核药物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男,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死骨摘除术B.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C.病灶清除+植骨D.抗炎治疗E.穿刺抽脓,药物注入

考题 一患者左小腿外侧反复溃破流脓6年。检查:见左小腿上段外侧脓窦两处。X线摄片示:腓骨于上1/2段不规则破坏,有死腔3处,其中两腔内含有死骨,骨皮质广泛硬化。宜采用何种措施( )A.换药,应用有效抗生素B.行死骨摘除术,伤口敞开换药治疗C.行死骨摘处术,蝶形术D.行死骨摘除术,闭合冲洗吸引疗法E.行病变骨段全部截除术

考题 男性,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 )。

考题 男性,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死骨摘除术B.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C.病灶清除+植骨D.抗炎治疗E.穿刺抽脓,药物注入

考题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出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 B.死骨摘除术 C.切开引流 D.穿刺抽脓 E.抗结核药物

考题 男性,16岁。2年前患右胫骨上段急性骨髓炎,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但右膝下方留下一流脓窦道,至今未愈。检查:右膝下方有一窦道,少许脓性分泌物。 如X线片示右胫骨上段有死腔及大块死骨,包壳形成完整,治疗是 A.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 B-死骨摘除窦道切除术 C.窦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D.右下肢长腿石膏固定,继续换药

考题 男性,16岁。2年前患右胫骨上段急性骨髓炎,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但右膝下方留下一流脓窦道,至今未愈。检查:右膝下方有一窦道,少许脓性分泌物。 如X线片示右胫骨上段有死腔及大块死骨,包壳继续不完整,其治疗是 A.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 B.死骨摘除窦道切除术 C.窦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选用合适有效的抗生素 D.右下肢长腿石膏固定,继续换药

考题 男性,20岁,左大腿中段间断疼痛、肿胀伴发热已3年,最近8个月未发作。X摄片诊断为:股骨慢性骨髓炎。查体:体温36.6°C,局部无红肿,轻度深压痛。X线摄片示:股骨上、中1/3交界处增粗8cm,皮质厚,内有30mmX25mmX25mm的死腔,并有20mmX15mmX20mm的死骨。最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A.死骨摘除,伤口敞开换药治疗 B.行死骨摘除、碟形手术 C.行死骨摘除、带蒂肌瓣填塞死腔、伤口缝合术 D.行死骨摘除,闭合冲洗吸引疗法

考题 患者,男,21岁,左小腿因外伤手术后经常自伤口处流脓3年余,伤口愈合后无任何症状,破渍流脓时发烧、局部肿胀,反复多次发作,现发烧、局部流脓,有时流出小碎骨片。X线片示左胫骨有死腔,而且有包壳形咸,其内有较大的死骨片,此时最适宜的治疗应采取()。A、大剂量联合有效抗生素B、直流电抗生素离子导入治疗C、高频电与紫外线照射局部处理D、手术清除病灶,取出死骨,肌瓣填塞死腔E、截肢术

考题 一患者左小腿外侧反复溃破流脓6年。检查:见左小腿上段外侧脓窦两处。X线摄片示:腓骨于上1/2段不规则破坏,有死腔3处,其中两腔内含有死骨,骨皮质广泛硬化。宜采用何种措施()A、换药,应用有效抗生素B、行死骨摘除术,伤口敞开换药治疗C、行死骨摘处术,蝶形术D、行死骨摘除术,闭合冲洗吸引疗法E、行病变骨段全部截除术

考题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碟形手术B、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考题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A、死骨摘除B、抗结核药物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患者,女,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周围红肿、流脓。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考题 单选题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 碟形手术B 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 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 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 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考题 单选题男性,18岁,左大腿中段间断疼痛,肿胀伴发热已3年,最近8个月未发作。X摄片诊断为:股骨慢性骨髓炎。查体:体温36.6℃,局部无红肿,轻度深压痛。X线摄片示:股骨上、中1/3交界处增粗8cm,皮质厚,内有30mm×25mm×25mm的死腔,并有20mm×15mm×20mm的死骨。最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A 局部热敷,口服抗生素治疗B 死骨摘除,伤口敞开换药治疗C 行死骨摘除、带蒂肌瓣填塞死腔、伤口缝合术D 行死骨摘除,闭合冲洗吸引疗法E 行死骨摘除、碟形术

考题 单选题女性,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已9年,近半月来发热,窦道封闭周围红肿,X线片可见死骨死腔,目前治疗是(  )。A 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 抗炎治疗C 病灶清除加植骨D 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 死骨摘除术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21岁,左小腿因外伤手术后经常自伤口处流脓3年余,伤口愈合后无任何症状,破渍流脓时发烧、局部肿胀,反复多次发作,现发烧、局部流脓,有时流出小碎骨片。X线片示左胫骨有死腔,而且有包壳形咸,其内有较大的死骨片,此时最适宜的治疗应采取()。A 大剂量联合有效抗生素B 直流电抗生素离子导入治疗C 高频电与紫外线照射局部处理D 手术清除病灶,取出死骨,肌瓣填塞死腔E 截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