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问题四: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哪些权利?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问题四: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哪些权利?为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同意,在出版《美德》一书时,使用了乙向出版社出版的《宽容》一书的版式设计,甲的行为()。A.没有侵犯乙的权利B.侵犯了乙的版式设计权C.侵犯了乙的出版权D.侵犯了乙的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

考题 万方收录《农民健康知识读本》一书出自哪家出版社()A、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B、甘肃文化出版社C、江西美术出版社D、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考题 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同意,在出版《美德》一书时,使用了乙向出版社出版的《宽容》一书的版式设计,甲的行为()。A、没有侵犯乙的权利B、侵犯了乙的版式设计权C、侵犯了乙的出版权D、侵犯了乙的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

考题 国内甲出版社向海外乙出版社输出《经络解说》一书,甲出版社起草的著作权贸易合同应包括()等内容。A、甲出版社承诺拥有有关权利或有权就有关权利进行贸易B、甲出版社和乙出版社的名称、地址C、乙出版社在海外的销售方式和营销费用D、合同期满后乙出版社是否可以继续销售库存图书E、乙出版社向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版税率视印制成本而定

考题 某出版社擅自将小说《围城》进行注释、汇校后出版,侵犯了著作权人的()。A、修改权B、财产权C、汇编权D、保护作品完整权

考题 问答题问题五:甲出版社有权将《父亲最后的来信》制作成有声读物供读者在线收听吗?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三:甲出版社辩称《父亲最后的来信》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已经截止,是否成立?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二: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B出版社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一: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高文强的署名权?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 Q先生和Y女士系著名作家。2016年初,P未经两人授权,擅自将他们的私人信函、诗文、墨迹、照片等,连同其他相关报道,编成《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并授权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7年初,Q先生和Y女士写信给甲出版社,要求其立即停止出版该书,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妥善处理此事。但是,甲出版社以已经取得了P的授权,不需要再取得其他人的授权为由,对Q先生和Y女士的要求不予认可。无奈之下,Q先生和Y女士向国家版权局投诉,称甲出版社未经其授权而出版这些作品,严重侵犯了其著作权,要求予以查处。国家版权局经过调查核实,认定甲出版社未经Q先生和Y女士许可擅自出版《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有关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遂依法责令甲出版社停止发行该书,处以罚款5万元,没收《Q先生的生活纪实》的全部库存书并予以销毁,追回已付给P的稿费且予以没收等处罚。问题一:P和甲出版社侵犯了Q先生和Y女士的哪些著作权权利?问题二:国家版权局责令甲出版社承担的是什么责任?问题三:甲出版社如果要合法出版涉案作品,应当如何操作?问题四:甲出版社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考题 问答题问题四:甲出版社所作辩解的第四点是否成立?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三:为什么法院认定甲出版社和乙网上书店的行为侵犯了张东的著作权?

考题 问答题问题四: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哪些权利?为什么?

考题 单选题1949年5月,甲出版社经A同意,将其创作的散文《残雪》收入《A某文集》并出版发行,1950年7月,A某去世。2001年9月乙出版社出版了《XX散文汇编》,其中有A某这篇散文,则乙出版社()。A 侵犯了A的著作权B 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出版社权C 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D 即侵犯了A的著作权又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出版社权

考题 多选题问题二:从著作权法角度评析甲出版社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请作选择回答。A甲出版社硬性规定作品翻译的时间,侵犯译者的权利B甲出版社出版涉案翻译作品并没有侵犯王建的复制权和发行权C甲出版社侵犯了王建的署名权,应该承担法律责任D甲出版社支付翻译费的方式违反法规规定E甲出版社既是侵权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一:A出版社在《新四军将领传》一书的出版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张强的署名权?为什么?问题二:甲出版社在稿酬支付时间方面是否有过错?为什么?问题三:张强计算稿酬的方法存在哪些失误?问题四:甲出版社究竟应该支付给张强税前稿酬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以验证甲出版社的说法是否属实。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三: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小赵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二:甲出版社是否侵犯李某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五: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也侵犯了甲出版社的权利?

考题 问答题问题五: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陶瓷博物馆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80.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问题,应将与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凡要求作陈述回答的问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本题20分)郑宇是我国当代知名文学评论家,1967年去世,儿子郑明是其唯一法定继承人。2012年,郑明将1957—1967年郑宇写给他的家信进行整理,挑选出96封书信,按照落款时间顺序,编辑成《父亲最后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2013年1月,郑明与甲出版社订立出版合同,合同约定郑明授予甲出版社在国内以纸质图书形式出版《来信》中文版的专有出版权,有效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5年。同时,双方还订立了一份《数字出版协议》,约定:郑明授权甲出版社将《来信》制作成电子图书复制、发行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郑明授权甲出版社享有《来信》的改编权。以上两项授权的有效期均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0年。2013年4月,《来信》一书出版,封面署“郑宇 著 郑明 编”。该书上市后,广受读者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发掘该书的价值,2017年2月,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门邀请当地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朗读《来信》全书,录制为音频,并将该音频制作成有声读物,上传到甲出版社网站供读者在线听书。2018年2月,甲出版社新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封面署“郑宇 著”。经比对,《郑宇的来信》一书除增加一篇出版前言之外,其他内容与《来信》完全一致。郑明认为甲出版社未经许可传播有声读物和出版《郑宇的来信》且不付酬的行为侵犯其著作权,遂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庭审时,甲出版社辩称:第一,《来信》中收录的所有书信作者均是郑宇,因郑宇于1967年去世,《来信》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已在2017年12月31日截止,甲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郑宇的来信》也就不必再向郑宇的法定继承人支付报酬;该书封面上已经标明“郑宇 著”,这就充分尊重了作者的人身权利。因此,出版社没有侵权。第二,将文字内容制作成有声读物是对作品的改编,将有声读物上传到网站供读者在线收听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品,甲出版社已经通过《数字出版协议》获得郑明对作品的改编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且授权还在有效期内。所以,出版社没有侵犯郑明的著作权。问题一:《父亲最后的来信》属于什么种类的作品?请作选择回答。A. 职务作品B. 汇编作品C. 合作作品D. 委托作品问题二:请对问题一的选答说明理由。问题三:甲出版社辩称《父亲最后的来信》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已经截止,是否成立?为什么?问题四: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哪些权利?为什么?问题五:甲出版社有权将《父亲最后的来信》制作成有声读物供读者在线收听吗?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三:为什么《甲思想录》一书的出版侵犯了乙的著作权权利?

考题 问答题甲文化公司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经营书刊批发业务。其经理郑某通过浏览网页,发现某一美国作家关于提高青少年个人心理素质的新书《菩提树下》正在美国热销;经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在国内市场上这类图书尚属空白,而社会对此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于是,郑某与在乙出版社担任策划编辑的林某商议:由郑某组织若干人创作一部同类主题的书稿,交乙出版社出版;乙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郑某;印刷装订事宜由郑某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郑某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乙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甲公司自行包销;乙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郑某支付给乙出版社出版资助费5万元。 林某将此情况向编辑室主任陈某作了汇报。陈某召集编辑室全体人员就此事进行讨论。会上出现了许多意见。 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B出版社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四: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编写人小胡等的著作权?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一: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张强的署名权?为什么?

考题 多选题R出版社(  )。A侵犯了S出版社的权益B侵犯了T出版社的权益C侵犯了A的权益D为满足教学急需印制发行教材,无可指摘

考题 问答题 【案例】 B出版社于2006年年初组织本社小胡等编纂《中国陶瓷赏鉴》,并约定该书的整体著作权归B出版社所有,而编写人对自己所编写的部分享有著作权。该书稿的编写大纲确定后,B出版社社长要求美术编辑室根据大纲配备相应陶瓷精品的照片。美术编辑室主任与某陶瓷博物馆联系后,指派美术编辑小赵合法利用该博物馆的馆藏拍摄了该书所需的全部彩色照片。2006年年底,《中国陶瓷赏鉴》正式出版。该书为图录形式,全书以著名陶瓷作品的彩色照片为主,配有介绍、鉴赏性的文字。 2007年11月,L出版社出版《中国瓷器图录》。该书的表现形式以彩色瓷器照片为主,配有少量说明文字。B出版社将之与《中国陶瓷赏鉴》作比较后发现:两书的总体框架十分相似,都是先按年代、次按品种编排各种陶器或瓷器;两书为照片配的介绍、鉴赏性文字,各有不同,但《中国瓷器图录》中绝大部分彩色瓷器照片与《中国陶瓷赏鉴》中的相同。经调查后,确认这些照片是L出版社擅自从《中国陶瓷赏鉴》中翻拍的。 【思考练习】 问题一: 《中国陶瓷赏鉴》中的彩色照片是否属于小赵的职务作品?为什么? 问题二: 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B出版社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问题三: 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小赵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 问题四: 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编写人小胡等的著作权?为什么? 问题五: L出版社是否侵犯了陶瓷博物馆在著作权方面的权利?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