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其初步治疗方案为A、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胞嘧啶

B、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伊曲康唑

C、诱导治疗阶段:氟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D、诱导治疗阶段:伊曲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E、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康唑

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是A、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口服

B、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静滴

C、氟康唑200mg/天,长期口服

D、氟康唑200mg/天,长期静脉滴注

E、以上都不对

何时可停用巩固治疗A、脑脊液生化正常时

B、脑脊液压力正常时

C、脑脊液常规正常时

D、脑脊液隐球菌由阳性转为阴性

E、隐球菌转阴,且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时


参考答案

更多 “ 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其初步治疗方案为A、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胞嘧啶B、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伊曲康唑C、诱导治疗阶段:氟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D、诱导治疗阶段:伊曲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E、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康唑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是A、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口服B、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静滴C、氟康唑200mg/天,长期口服D、氟康唑200mg/天,长期静脉滴注E、以上都不对何时可停用巩固治疗A、脑脊液生化正常时B、脑脊液压力正常时C、脑脊液常规正常时D、脑脊液隐球菌由阳性转为阴性E、隐球菌转阴,且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时 ” 相关考题
考题 脑脊液墨汁染色直接镜检,新型隐球菌特征性的形态是A.细菌呈圆形或卵圆形B.有芽生的子细胞C.细胞壁厚D.有菌丝和假菌丝E.菌体周围有一宽厚的荚膜

考题 患者发热,意识障碍,体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加,直接涂片墨汁染色见大而圆的菌体,有一厚壁,可疑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葡萄球菌脑膜炎

考题 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见到圆形菌体细胞周围宽的空白圈初步诊断为A.隐球菌感染B.念珠菌感染C.组织胞浆菌感染D.球孢子菌感染E.芽生菌感染

考题 患者,女性,28岁。有5年吸毒史,因"发热、头痛4天"入院。查体: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墨汁镜检到椭圆形的双层厚壁孢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致病菌为隐球菌B、隐球菌为酵母菌,菌体周围有宽厚的荚膜,真菌细胞有的出芽,但很少形成菌丝或假菌丝C、机体免疫中只有细胞免疫参与D、感染途径可能是吸入空气中的孢子、创伤性皮肤接种、吃进带菌食物,经肠道播散全身引起感染E、可选用两性霉素B治疗

考题 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在于前者的 A、脑脊液压力更高B、脑脊液蛋白含量更高C、颅神经损害更常见D、一般抗细菌治疗无效E、脑脊液可找到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

考题 男孩,4岁,发热3周、伴头痛呕吐2周、视力障碍1周,为中度发热。体检:心肺无异常,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怀疑新隐球菌脑膜炎。为明确诊断,最简单、快捷的实验室检查为 A、血培养B、血常规C、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D、脑脊液培养E、血涂片

考题 患者发热,意识障碍,体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加,直接涂片墨汁染色见大而圆的菌体,有一厚壁,可疑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葡萄球菌脑膜炎

考题 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见到圆形菌体细胞周围宽的空白圈,可初步诊断为( )。A.隐球菌感染 B.念珠菌感染 C.组织胞浆菌 D.球孢子菌感染 E.芽生菌感染

考题 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见到圆形菌体细胞周围宽的空白圈初步诊断为A.隐球菌感染 B.组织胞浆菌感染 C.念珠菌感染 D.球孢子菌感染 E.芽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