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物体的沉浮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你能画出图l0.3—1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的受力示意图吗
通过分析可知,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下:
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
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跟物体自身的体积相等,因此,物体的浮沉情况也可以用物体的密度跟液体密度的大小来描述。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悬浮在液体内;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人们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任务:
(1)举例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完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潜水艇的上浮、下沉、悬浮过程就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实现的,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体积是不变的,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潜水艇悬浮,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当把压缩空气压入潜水艇的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时。潜水艇自重 ,潜水艇上浮。当打开压力舱的阀门,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内,潜水艇自重 ,潜水艇下沉。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和生活实际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过程,学生具有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学生具有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体会了物理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更多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物体的沉浮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你能画出图l0.3—1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的受力示意图吗 通过分析可知,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下: 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 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跟物体自身的体积相等,因此,物体的浮沉情况也可以用物体的密度跟液体密度的大小来描述。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悬浮在液体内;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人们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任务: (1)举例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完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相关考题
考题 简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

考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

考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考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解。

考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基本内容。(10分)

考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考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的理解。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 材料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知道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任务: (1)简述投影仪成像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 任务: (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4分)

考题 材料图9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 任务: (1)简述速度的概念。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 任务: (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考题 材料:下图所示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部分的课程内容。 阀题:请简要分析A、B、C的相互关系。(12分)

考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考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考题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A、识记B、理解C、运用D、掌握

考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单选题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A 识记B 理解C 运用D 掌握

考题 问答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考题 问答题《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