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护国战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请学生观看。
提问:影片中孙中山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原豪俊,望旆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大兵既至,诛罚必申。”孙中山要讨伐的是谁?
学生可根据所学和影片回答:袁世凯。
教师引导: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根据疑问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护国战争的背景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呢?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说一下。
学生可根据上节课所学回答: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
教师继续提问:正如刚刚影片中宋庆龄提问的那样,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交由袁世凯之后,并不担任要职,也没有军队,那他如何讨伐袁世凯呢?
教师继续播放影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和影片进行归纳。
学生观看影片后结合课本回答:梁启超和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1915年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除蔡锷之外,南方宣告独立的还有李烈钧、唐继尧。这些将军组织与蔡锷一起,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二)经过及结果
过渡:袁世凯会放任这些人前来讨伐自己么?他是怎么应对的?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在继续播放《建党伟业》的片段,观看影片结束后,请学生担任战地记者,结合大屏幕上出示护国战争的形式示意图,总结护国战争的大致经过和结果。
学生可根据影片及示意图进行回答:南方的护国军在蔡锷等人的带领下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四川、江西、广西等地展开激战,最后袁世凯因各方压力,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过渡:袁世凯在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为什么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和死亡告终?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史料,用5分钟时间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北洋军内部等分析。



学生讨论后回答: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北洋局内部也阳奉阴违;孙中山、蔡锷等人的积极反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人野心的膨胀,更不符合历史发展和人民的期望,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老师一同回顾本节课所学。
2.作业:袁世凯的死亡是否意味着民主共和已经完全实现?护国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又处于怎样的局势?请同学们课下观看《建党伟业》的后续内容,也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下节课一起交流和学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
护国运动是本节课所讲,发生于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下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2.
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由于知识的陌生和复杂可能会有一定的抗拒或紧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繁难偏重的知识讲授,尽量采用直观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
其次,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加强历史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多媒体辅助、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不是死板生硬的讲授知识;
最后,应当秉持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不要使用填鸭式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更多 “初中历史《护国战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请学生观看。 提问:影片中孙中山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原豪俊,望旆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大兵既至,诛罚必申。”孙中山要讨伐的是谁? 学生可根据所学和影片回答:袁世凯。 教师引导: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根据疑问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护国战争的背景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呢?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说一下。 学生可根据上节课所学回答: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 教师继续提问:正如刚刚影片中宋庆龄提问的那样,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交由袁世凯之后,并不担任要职,也没有军队,那他如何讨伐袁世凯呢? 教师继续播放影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和影片进行归纳。 学生观看影片后结合课本回答:梁启超和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1915年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除蔡锷之外,南方宣告独立的还有李烈钧、唐继尧。这些将军组织与蔡锷一起,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二)经过及结果 过渡:袁世凯会放任这些人前来讨伐自己么?他是怎么应对的?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在继续播放《建党伟业》的片段,观看影片结束后,请学生担任战地记者,结合大屏幕上出示护国战争的形式示意图,总结护国战争的大致经过和结果。 学生可根据影片及示意图进行回答:南方的护国军在蔡锷等人的带领下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四川、江西、广西等地展开激战,最后袁世凯因各方压力,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过渡:袁世凯在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为什么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和死亡告终?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史料,用5分钟时间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北洋军内部等分析。 学生讨论后回答: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北洋局内部也阳奉阴违;孙中山、蔡锷等人的积极反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人野心的膨胀,更不符合历史发展和人民的期望,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老师一同回顾本节课所学。 2.作业:袁世凯的死亡是否意味着民主共和已经完全实现?护国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又处于怎样的局势?请同学们课下观看《建党伟业》的后续内容,也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下节课一起交流和学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关考题
考题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任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

考题 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

考题 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D.护国战争的失败

考题 1915年12月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的领导人是()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

考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考题 初中历史《护国战争》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天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护国战争 2.内容: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护国战争形式示意图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解清楚护国战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考题 初中历史《楚汉战争》 一、考题回顾

考题 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考题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发动了()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考题 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A惠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护国战争D护法战争

考题 《让子弹飞》里姜文饰演的松坡将军在历史上曾参与过哪场战争?()A、抗日战争B、护国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考题 1915年12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

考题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

考题 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

考题 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的事件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战争的爆发C、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发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考题 护国战争的揭幕者是()。A、梁启超B、孙中山C、黄兴D、蔡锷

考题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之后孙中山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考题 以护国战争为转折,孙中山的军事战略转变为联合军阀打军阀。

考题 判断题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之后孙中山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 黄兴B 段祺瑞C 蔡锷D 孙中山

考题 单选题《让子弹飞》里姜文饰演的松坡将军在历史上曾参与过哪场战争?()A 抗日战争B 护国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

考题 单选题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 二次革命B 护国战争C 护法战争D 北伐战争

考题 单选题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 “二次革命”B 护国战争C 护法战争D 北伐战争

考题 单选题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A 惠州起义B 黄花岗起义C 护国战争D 护法战争

考题 单选题护国战争的揭幕者是()。A 梁启超B 孙中山C 黄兴D 蔡锷

考题 单选题1915年12月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的领导人是()A 黄兴B 段祺瑞C 蔡锷D 孙中山

考题 单选题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全面变革时期是指()。A 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C 甲午战争失败后D 护国战争时期

考题 判断题以护国战争为转折,孙中山的军事战略转变为联合军阀打军阀。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