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阅读】
城市、镇和乡村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城镇人口是指在市镇中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2001年,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60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75个,县级市381个,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
一、城市区位分析
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联系。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海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联系。这些经济事物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临近矿产资源,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临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临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及人文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2)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十一回老家拍到的照片(农村,马路边上晒满了玉米,被称为“黄金大道”),并且谈了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设问:你们的家乡是农村还是城市~谈一谈你的家乡有怎样的特点~
分别请农村和城市的学生代表发言。
过渡衔接:我们都知道,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为什么有的乡村能发展成为城市,而有的乡村仍然是乡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挖掘蕴含在身边的地理知识,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分组讨论“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并且各组形成分析报告。
2.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展示课件:西安的城市区位、河流与城市区位、克拉玛依的城市区位、深圳的城市区位。
3.教师对每一小组的总结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
4.教师展示课件:中国城市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及有关洛阳、桂林、张家界、泰安的图片。
学生看图讨论,分析总结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且将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课件:世界城市分布图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区位分析,并在组内、组间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课下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对自己家乡所在城市或者生活的城市进行区位分析,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知识小结,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带有启发性和扩展性作业布置,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更多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阅读】 城市、镇和乡村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城镇人口是指在市镇中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2001年,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60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75个,县级市381个,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 一、城市区位分析 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联系。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海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联系。这些经济事物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临近矿产资源,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临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临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要求: (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材料二下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1)对本节内容的教材和教法进行分析。(9分) (2)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略去教学过程)。(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中的一页。 要求: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探究性),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相关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 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 任务: (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动能定理的内容。 (2)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 任务: 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考题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请根据思想政治辩论式教学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围绕该辩题设计教学活动简案。

考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et’s learn 材料①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 (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线条的种类都有哪些不同的线条感受如何 (2)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 (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