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半侧身体不遂,牙关紧闭,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诊断是

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
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
E.中风(中脏腑脱证)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参考第1题。有神志障碍为中脏腑。牙关紧闭为闭证。有热象为阳闭。故选c。考点:中风辩证要点
更多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半侧身体不遂,牙关紧闭,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诊断是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 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 E.中风(中脏腑脱证)”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男,60岁。平素头晕头痛,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面赤身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其诊断是( )。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人中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E.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患者,男,62岁。有嗜酒史。今晨约8时许突然昏倒,由家人送来医院,现症见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面赤身热,燥扰不宁,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其诊断是A、痉症(热甚发痉)B、中风(阳闭)C、痫病(痰火内盛)D、厥症(痰厥)E、中风(内闭外脱)

考题 患者,男,60岁。平素头晕头痛,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画赤身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其诊断是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E、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郭某,男,52岁。平素性急,时而头晕,有高血压史。今日中午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同,肢体强痉,面赤身热,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镇肝息风汤B、桃仁承气汤C、羚角钩藤汤D、涤痰汤E、天麻钩藤饮

考题 患者突发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其治法是( )。

考题 患者,男,60岁。平素头晕头痛,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面赤身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其诊断是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E.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某男,61岁。素体形瘦,颧红,时觉头晕目眩。近半月来,间有手指发麻,眩晕加剧。今日上午,因与他人争吵后,突然跌仆倒地,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喉中痰鸣,左侧半身不遂,呼吸气粗,面色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诊断为何证,为什么?

考题 中风闭证的临床表现A.手足麻木,突然口角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苔薄白,脉弦细B.素有头晕目眩,突然口角喁斜,舌强语謇,半身麻木不遂,舌红苔黄,脉弦滑C.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直,呼吸气粗,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滑数D.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痰涎壅盛,四肢不温,静卧,苔白腻,脉沉缓E.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考题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半侧身体不遂,牙关紧闭,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诊断是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人中) 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 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 E.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右半侧身体不遂,牙关紧闭,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诊断是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人中) 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 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 E: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中风闭证的临床表现 A.手足麻木,突然口角埚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苔薄白,脉弦细 B.素有头晕目眩,突然口角埚斜,舌强语謇,半身麻木不遂,舌红苔黄,脉弦滑 C.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直,呼吸气粗,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D.突然昏仆,木省人事,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考题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今晨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强痉,面赤身 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大小便闭,苔黄腻,脉弦滑数。诊断为 A.厥证血厥 B.厥证痰厥 C.中风阳闭 D.中风阴闭

考题 周某,男,67岁,1月8日急诊入院。 主诉:(代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2小时。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考题 患者男性,73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大小便闭,身热面赤,口臭,舌苔黄腻,脉滑数而弦。治宜选用()A、苏合香丸B、华佗再造丸C、安宫牛黄丸D、冠心苏合丸E、牛黄上清丸

考题 患者,女,51岁,有吸烟,饮酒史。早晨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躁扰不宁,面赤身热,口臭气粗,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中医辨证为()。A、中风(阴闭)B、中风(阳闭)C、中风(脱证)D、厥证(痰热)E、痫病

考题 某男,52岁,平素易怒,面红目赤。一天前因恼怒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红赤而唇紫,经抢救半小时后清醒,见头痛、头晕。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苔少,脉弦有力。应辨病辨证为()A、痫病B、中风、闭证C、郁证D、气厥实证E、血厥实证

考题 患者罗某,男,60岁,有嗜酒史。今早上约8时许突然昏倒,由家人送来医院,现症见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面赤身热,躁扰不宁,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本病辨证诊断为()A、痉证(热甚发痉)B、中风(阳闭)C、痫病(痰火内盛)D、厥证(痰厥)E、中风(内闭外脱)

考题 张某,男,66岁,1月8日急诊入院。主诉:(代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2小时。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考题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半侧身体不遂,牙关紧闭,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诊断是()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人中)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E、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单选题患者牛某,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襟不开,歪僻不遂嘴颜面潮红,气粗口臭,躁扰身热,四肢厥冷,1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应首先灌服()A 紫雪丹B 苏合香丸C 独参汤D 至宝丹E 安宫牛黄丸

考题 单选题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半侧身体不遂,牙关紧闭,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诊断是诊断是(  )。A 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B 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C 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D 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E 中风(中脏腑脱证)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平素痰多,突然神志昏迷,不省人事,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与石菖蒲配伍的药是(  )。A 莪术B 郁金C 姜黄D 川芎E 丹参

考题 单选题患者罗某,男,60岁,有嗜酒史。今早上约8时许突然昏倒,由家人送来医院,现症见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面赤身热,躁扰不宁,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本病辨证诊断为()A 痉证(热甚发痉)B 中风(阳闭)C 痫病(痰火内盛)D 厥证(痰厥)E 中风(内闭外脱)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51岁,有吸烟,饮酒史。早晨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躁扰不宁,面赤身热,口臭气粗,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中医辨证为()A 中风(阴闭)B 中风(阳闭)C 中风(脱证)D 厥证(痰热)E 痫病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62岁。有嗜酒史。今晨约8时许突然昏倒,由家人送来医院,现症见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面赤身热,燥扰不宁,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其诊断是()A 痉症(热甚发痉)B 中风(阳闭)C 痫病(痰火内盛)D 厥症(痰厥)E 中风(内闭外脱)

考题 单选题某男,52岁,平素易怒,面红目赤。一天前因恼怒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红赤而唇紫,经抢救半小时后清醒,见头痛、头晕。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苔少,脉弦有力。应辨病辨证为()A 痫病B 中风、闭证C 郁证D 气厥实证E 血厥实证

考题 问答题周某,男,67岁,1月8日急诊入院。 主诉:(代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2小时。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73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大小便闭,身热面赤,口臭,舌苔黄腻,脉滑数而弦。治宜选用()。A 苏合香丸B 华佗再造丸C 安宫牛黄丸D 冠心苏合丸E 牛黄上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