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更多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 相关考题
考题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几个等级?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安全事故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A.2人死亡,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B.3人死亡,1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C.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 D.36人死亡,5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

考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造成2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 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共用题干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甲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A:轻微事故B:一般事故C:较大事故D:重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停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找来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进入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月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某矿山发生火灾事故,当日死亡2人,重伤18人。由于井下有毒气体没有彻底排除,事故发生第7天,造成救援人员4人死亡。重伤者经过25天抢救,有4人死亡,32天后又有5人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应上报的死亡人数是 () A.2 B.6 C.10 D.15

考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内容包括( )。A.造成30人以上死亡 B.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C.造成100人以上重伤 D.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E.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考题 某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某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5人死亡,28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则该起事故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事故等级划分,“一般事故”是指造成()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考题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根据农业机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农业机械事故分为5个等级。

考题 某工程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等级为()。A、特别重大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一般事故

考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事故等级划分,“较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考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分为四个等级。A、死亡人数B、直接经济损失C、间接经济损失D、重伤人数

考题 单选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安全事故中,属于重大事故的是()。A 2人死亡,10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B 3人死亡,1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C 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D 36人死亡,5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

考题 不定项题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 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A轻微事故B一般事故C较大事故D重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单选题某公司是以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硝酸的中型化肥厂,某日发生硝铵自热自分解爆炸事故,事故造成9人死亡、16人重伤、102人轻伤,损失工作日总数168000个,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属于()。A 特别重大事故B 重大事故C 较大事故D 一般事故

考题 多选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内容包括( )。A造成30人以上死亡B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C造成100人以上重伤D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E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考题 单选题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A 轻微事故B 一般事故C 较大事故D 重大事故

考题 判断题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根据农业机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农业机械事故分为5个等级。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事故等级划分,“一般事故”是指造成()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考题 单选题某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最终造成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A 轻微事故B 一般事故C 较大事故D 重大事故E 特别重大事故

考题 问答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说明该起事故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