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

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体现在()。单选
A:想摆脱内心痛苦
B:控制不住地看男士裤子拉链
C:怀疑自己性变态
D:很想使他人消除误解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所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无法控制自己“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而“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因此,情绪症状为焦虑不安和烦躁。选项D的难以入睡属于躯体症状,而选项A的强迫观看则属于行为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是典型的强迫症患者,起初的诱因是一位男老师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而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是求助者的人格特征(“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是典型的强迫症患者,起初的诱因是一位男老师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而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是求助者的人格特征(“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选项B和选项D在案例中并无描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是典型的强迫症患者,起初的诱因是一位男老师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而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求助者内心的心理冲突——告诫自己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但始终控制不住——属于典型的趋避冲突。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因此该求助者社会功能的改变包括:“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而选项B的“不关心女儿”表明求助者的人格稳定性发生变化;选项D的“不梳妆打扮”表明求助者的意志减退,即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因此,选项BD均不属于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范畴。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强迫性神经症的掌握情况。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性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动作)两类。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属于强迫性神经症中的强迫行为。焦虑性神经症的表现则为:(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而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疑病神经症的主要特征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有疑病观念。而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建立的掌握情况。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咨询关系在咨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关系如何,是否能够相互接纳、理解和信任等,决定了咨询关系是否能够存在。第二,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要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但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体现出助人的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首先,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注意与咨询理论相区别)、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咨询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而且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其次,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的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及咨询效果。因此,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而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包括: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阳性强化法概念的掌握情况。阳性强化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对个体只奖不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可分为5步:(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阳性强化物的标准是现实可行、可以达到的,对求助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其需要的、喜欢的、追求的、愿意接受的(选项B错误),这样才能对求助者有较强的强化作用;并且需要同时使用内、外强化物,按照一个渐进的强化时间表,才会促使求助者的行为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语义分析技术的掌握情况。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纠正核心错误观念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进行纠正。而这些技术的运用均离不开对句子的语义分析。在认知治疗中,语义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揭示并纠正深层错误观念的方法,它主要是针对求助者错误的自我概念展开,例如“我是一个笨蛋”或“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语义分析(作为主语的“我”应包括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如我的头发、我的身体或与“我”有关的各种行为,如我说话、我走路。而动词“是”后面的表语则描述的是主语的整体性质),就可以发现这些句子没有什么逻辑意义(实际意义)。而咨询师通过语义分析和转换,就可以引导求助者把其深层的错误观念转变成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句子,使他学会把“我”分解为一些特定的事件和行为,并在一定的社会参照下评价它们。通过这一客观化的过程,求助者就有可能学会依据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从而使他能够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使他认识到他只是在某些特定行为上有一些问题,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则可能与常人是一样的。行为矫正技术又称行为改变或行为治疗,是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进一步改变认知时所采用的技术,是指通过学习改正人们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技术。而积极关注技术是指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是建立咨询关系的常用方法之一。最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辩论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该方法旨在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辩论,让求助者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求助者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这种辩论的方法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更多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一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男老师的裤子拉链没有拉好,就开玩笑地说“你也不把拉链拉好”。那位老师也和她开玩笑“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当时双方开了玩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几个月前求助者无意间看了一位男同事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又考虑想说的事情不适宜在这个场合说,连忙说“没事”“没事”。男同事困惑地问“你看什么呢?”。求助者忽然想起上次那位老师说的话“你看哪儿不好,非要盯着这不该看的地方看”,以为同事看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地方,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盯着男士的裤子拉链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明明要求自己不要看,可遇到男士后却总忍不住要看。求助者担心自己出现了问题,甚至上网查看自己是不是性变态。现在求助者见到男士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和男士交往,有男士参加的活动都婉拒了,近来发现就是面对自己班里的男学生,也变得很紧张。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经常因琐事与丈夫闹矛盾,自己也无心梳妆打扮,明显不如以前关心女儿。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求助者很重视为人师表,多年来努力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尊重。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体现在()。单选 A:想摆脱内心痛苦B:控制不住地看男士裤子拉链C:怀疑自己性变态D:很想使他人消除误解” 相关考题
考题 (142-143题共用题干)第142题:

考题 题共用题干正确的诊断是查看材料

考题 下列题共用题干,回答 152~153 题。第 15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