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

A.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方法问题
B.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C.将辛亥革命失败归咎于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D.未认识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正确分析】试题摘自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山的结论不准确,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方法问题,根本原因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干扰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故B选项错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C选项在题目中并未体现。
更多 ““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 A.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方法问题 B.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C.将辛亥革命失败归咎于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D.未认识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 相关考题
考题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能!(《种树郭橐驼传》)故不我若也:

考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1)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考题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下面属于革命派的言论有()A.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B.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C.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D.是何异见将溃之疽而戒毋施刀圭

考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国,所 以教育在革命成功之前可有可无。

考题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考题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C.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一条件

考题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B、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新的道路D、孙中山决定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考题 改良派和革命党的论战最终以革命派大获全胜告终,革命派吸引了大量温和立宪派的支持。

考题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考题 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俄国革命的道路一样。

考题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B、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考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考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考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发展?

考题 民国十六年七月,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A、王明、陈独秀B、吴佩孚、孙传芳C、蒋介石、汪精卫D、张学良、杨虎城

考题 关于俄国爆发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思想启蒙,革命社会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贡献B、社会革命党的贡献C、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D、集体主义意识:俄国社会结构及与之互为表里的民族意识

考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考题 革命派小说家陈天华创作的()(未完稿),以舟山的民权村为背景描写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考题 在某班的一堂关于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综合探索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你认为正确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考题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考题 李大钊发表了()指出了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A、《庶民的胜利》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C、《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考题 单选题关于俄国爆发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思想启蒙,革命社会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贡献B 社会革命党的贡献C 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D 集体主义意识:俄国社会结构及与之互为表里的民族意识

考题 单选题被李大钊称为“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的革命是( )。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俄国二月革命D 俄国十月革命

考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考题 多选题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下面属于革命派的言论有()A“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B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C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D“是何异见将溃之疽而戒毋施刀圭”

考题 问答题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除正面阐述外,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方法来凸现橐驼种树方法的正确性?

考题 判断题改良派和革命党的论战最终以革命派大获全胜告终,革命派吸引了大量温和立宪派的支持。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