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一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相关业务如下:
(1)2019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3)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和(2),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库存商品—丁产品 345000 —A副产品 67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12500
B.借:库存商品—丁产品 245000 原材料 20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65000
C.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65000 贷:库存商品—丁产品 245000 —A副产品 20000
D.借:库存商品—丁产品 337500 —A副产品 75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1250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丁产品成本=400000+5000+7500-75000(A产品)=337500(元),详细数据见下表。

更多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一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相关业务如下: (1)2019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3)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和(2),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库存商品—丁产品 345000 —A副产品 67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12500 B.借:库存商品—丁产品 245000 原材料 20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65000 C.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65000 贷:库存商品—丁产品 245000 —A副产品 20000 D.借:库存商品—丁产品 337500 —A副产品 75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12500 ” 相关考题
考题 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称为()。A.联产品 B.废品 C.副产品 D.次品

考题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一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相关业务如下: (1)2019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3)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3),结转回收残料及赔偿的会计分录为( )。 A、 借:原材料 12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制造费用 1700 B、 借:原材料 12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管理费用 1700 C 、 借:原材料 12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700 D、 借:原材料 12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废品损失 1700

考题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一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相关业务如下: (1)2019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3)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和(2),A产品的成本计算正确的是( )。 A.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62.5元 B.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46.25元 C.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41.25元 D.单位产品总成本150元

考题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一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相关业务如下: (1)2019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3)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A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计算正确的是( )。A.应负担的联合总成本为42500元 B.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1250元 C.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5625元 D.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15000元

考题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一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相关业务如下: (1)2019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3)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3),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废品损失—丁产品 16368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丁产品 16368 B.借:废品损失—丁产品 16368 贷:原材料 105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8 制造费用 4860 C.借:废品损失—丁产品 6078 贷:原材料 210 应付职工薪酬 1008 制造费用 4860 D.借:废品损失—丁产品 6078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丁产品 6078

考题 联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

考题 有一些工业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附带生产出一些非主要产品,这些非主要产品通常称为()。

考题 企业利用同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出的几种使用价值不同的主要产品,称为().A、产成品B、联产品C、等级品D、副产品

考题 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常称为()。

考题 下列关于副产品及其成本计算的描述,正确的有()A、副产品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B、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C、副产品的价值比较低时,副产品可以不负担分离前的联合成本D、可以按定额成本计算副产品成本

考题 有些工业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附带生产出一些非主要产品,将这些非主要产品称为副产品。

考题 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是指()A、副次品B、联产品C、副产品D、等级产品

考题 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称为()。A、联产品B、废品C、副产品D、次品

考题 联产品是指随主要产品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考题 单选题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称为()。A 联产品B 废品C 副产品D 次品

考题 单选题某公司采用联合工艺生产三种产品:A、B和C,这三种产品都源于同一原料。该公司可以在分离点出售这些产品,也可以对其进一步加工。十月份的联合生产成本为$10,000。该公司按相对物理产出量将联合成本按比例分摊到各产品。其他信息如下所示。 假设存在足够的需求,要使利润最大化,公司应该在分离点出售()A 产品C并对产品A和B执行进一步加工B 产品B并对产品C和A执行进一步加工C 产品A并对产品B和C执行进一步加工D 产品AB和C

考题 判断题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是指()A 副次品B 联产品C 副产品D 等级产品

考题 填空题有一些工业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附带生产出一些非主要产品,这些非主要产品通常称为()。

考题 多选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B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和非主要产品C副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D副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主要和非主要产品

考题 判断题有些工业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附带生产出一些非主要产品,将这些非主要产品称为副产品。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联产品是指随主要产品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下列针对副产品及副产品成本的分配说法中,正确的有()。A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B副产品作价扣除法只需要从产品售价中扣除继续加工成本及相应的利润C副产品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随主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D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

考题 单选题某公司生产主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某种副产品,副产品分离后需要进一步加工,才可以对外出售,共发生联合成本80000元,副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成本4000元,当月完工主产品500件,副产品100件,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12.5元,单位税金和利润为25元,采用副产品作价扣除法确定主产品成本为()元。A 4750B 5000C 75250D 75000

考题 多选题关于联产品和副产品,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B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和非主要产品C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D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主要和非主要产品

考题 多选题下列有关联产品和副产品表述正确的有()。A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B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和非主要产品C副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D副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考题 判断题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