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青城市为缓解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答:应包括以下区域:
(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碧河水库。
(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
(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1)隧道施工排水引起地下水变化的问题。
(2)隧洞顶部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的问题。
(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的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答:(1)造成坝下减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甚至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会受到破坏。
(3)库区冲淤下灌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抬高水位。
(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
(2)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
(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1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下游减水河段的影响是常考不衰的重点,答案内容无非是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下游工农业等需水区的影响,对洄游路径、"三场"等环保目标的影响等。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要完整正确地提出环保措施,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然后根据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更多 “青城市为缓解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 相关考题
考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有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灌溉引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5.84 亿m3,电站装机容量6.0MW,主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90.3 米,灌溉引水洞引水流量45m3/s,溢洪道控制段共5 孔,每孔净宽15 米。 问题:指出本水库枢纽工程的等别、电站主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的级别,以及本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的建造师级别。

考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 【素材】 青城市为缓解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 m3,设计污水流量为0.75 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 km;输水工程全长42.94 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 km,洞顶埋深8~32 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 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 m,管线总长为23.43 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 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 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考题 第六题 新建水库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道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河拟新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108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108m3,坝高40m,回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hm2,需移民170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km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08m3。   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km,向B灌区供水。B灌区灌溉面积0.7×104hm2,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处汇入A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Ⅴ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   [灌溉用水按500m3/(亩?a)、城市供水按300L/(人?d)测算]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考题 第六题 新建水库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道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河拟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108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108m3,坝高40m,回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hm2,需移民1 70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km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 1.8*108m3。 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km,向B灌区供水。B灌区灌溉面积0.7*104hm2,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处汇入A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 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V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 [灌溉用水按500m3/(亩·a)、城市供水按300L*(人·d)测算。] 【问题】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3.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4.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考题 新建水库工程 【素材】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首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A河拟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亿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亿m3,坝高40 m,回水长度12 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 hm2,需移民1 70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A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 km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亿m3。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 km,向B灌区供水,B灌区灌溉面积0.7万hm2,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 km处汇入A河。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 km处,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 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V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灌溉用水按500 m3/(亩·a)、城市供水按300 L/(人·d)测算。) 【问题】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并说明理由。 3.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的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4.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考题 调水工程(20分) 某沿海城市为解决城市新区供水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入海河流A河跨流域调水到B河已建的B河水库。工程主要由A河水库枢纽工程和引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工程总布置包括主坝、副坝、输水隧洞、生态供水管、上坝公路等。水库枢纽工程坝址位于A河入海口上游3 9 km处,坝址下游22 km处有一农业灌渠取水口。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2.6m3/s,水库回水长度13 km;引水工程输水隧洞长度6 km,设计引用流量2.7m3/s,多年平均调水量2 800万m3。调水实施后B河水库的洪水位、兴利水位及水库库容均不发生变化。工程永久占地1 5 000亩,临时占地470亩,占用植被类型主要是耕地和林地。至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3 200人,搬迁安置人口3 700人,移民安置采取就近后靠安置、外迁安置等形式,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 5个。水库库周无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工程占地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占地区无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无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工程影响区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6种。 【问题】 1.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有哪些? 2.确定A河水库坝下生态需水量时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3.试分析工程对区域地下水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确定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5.给出工程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考题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首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 河拟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 亿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 亿m3 ,坝高40m,田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 时,需移民170 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 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km 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 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 8 亿m3。 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km,向B 灌区供水, B 灌区灌溉面积0.7 万hm2 ,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处汇入A 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Ⅴ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 (灌溉用水按500m3/亩 a、城市供水按300L/人 d测算。)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3.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4.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5.该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 说明理由。

考题 第六题 调水工程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 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 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 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 *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 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 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 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 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 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 管线总长为23. 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 7万 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 渣场容量8.9万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 20万m3,位于引水隧洞 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 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 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 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 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4.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5.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考题 第六题 调水工程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项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 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三项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考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 【素材】 青城市为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X107m3,设计污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X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提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X1O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1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X10 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随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釆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考题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50~10m3/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 )。A.大(1)型Ⅰ等工程 B.大(2)型Ⅱ等工程 C.中型Ⅲ等工程 D.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小于2m3/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 )。A.小(2)型Ⅴ等工程 B.大(2)型Ⅱ等工程 C.中型Ⅲ等工程 D.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水库发电工程、防洪保安工程、输水调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称为()工程。A、防洪B、水利C、灌溉D、供水

考题 泄水建筑物。为灌溉、发电和供水的需要,从上游向下游输水用的建筑物。如:引水隧洞、引水涵管、渠道、渡槽、倒虹吸等。

考题 ()枢纽工程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组成,具有防洪、抗旱、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综合效益。A、珊溪水利B、分水江水利C、平水江水利

考题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进行分等。A、拦蓄库容B、引水流量C、防洪标准D、灌溉面积

考题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10~2m/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A、大(1)型Ⅰ等工程B、大(2)型Ⅱ等工程C、中型Ⅲ等工程D、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小于2m/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A、小(2)型Ⅴ等工程B、大(2)型Ⅱ等工程C、中型Ⅲ等工程D、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200~50m/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A、大(1)型Ⅰ等工程B、大(2)型Ⅱ等工程C、中型Ⅲ等工程D、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上游引水流量包括哪些?()A、上游农业灌溉B、上游城市用水C、上游工业用水D、上游跨流域引水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进行分等。A 拦蓄库容B 引水流量C 防洪标准D 灌溉面积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50~10m/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A 大(1)型Ⅰ等工程B 大(2)型Ⅱ等工程C 中型Ⅲ等工程D 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大于200m3/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  )。A 大(1)型Ⅰ等工程B 大(2)型Ⅱ等工程C 中型Ⅲ等工程D 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50~10m3/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  )。A 大(1)型Ⅰ等工程B 大(2)型Ⅱ等工程C 中型Ⅲ等工程D 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小于2m/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A 小(2)型Ⅴ等工程B 大(2)型Ⅱ等工程C 中型Ⅲ等工程D 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200~50m/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A 大(1)型Ⅰ等工程B 大(2)型Ⅱ等工程C 中型Ⅲ等工程D 小(1)型Ⅳ等工程

考题 单选题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的大小确定,当引水流量为200~50m3/s时,引水枢纽工程为(  )。A 大(1)型Ⅰ等工程B 大(2)型Ⅱ等工程C 中型Ⅲ等工程D 小(1)型Ⅳ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