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考题
经济周期是指( )。A.国民收入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人均国民收入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过程C.国民收入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以上都正确
考题
智人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分离大约发生在什么时候?()
A、1亿年前B、500万年前C、170万年前D、70万年前
考题
个人收入扣除税款后的余额是( )。A.国民收入B.个人可支配收入C.人均国民收入D.人均收入
考题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反映富国和穷国之间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 )
考题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约()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A.0.56B.1.38C.2.86D.3.16
考题
经济周期是指A.国民收入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人均国民收入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国民收入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以上均正确;
考题
下列关于2006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分析中,正确的有( )项。(1)在财产性收人中,上海与北京相差无几(2)在工资性收入中,北京大约是重庆的四倍(3)在转移性收人中,上海与天津相差最多A.3B.2C.1D.0
考题
某国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3600美元,和2008年相比增长了25%,增幅上升了5个百分点,则2007 年该国人均国民收入为( )美元。
A. 1800
B. 2000
C. 2200
D. 2400
考题
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2006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分析中,正确的有几项?(1)在财产性收入中,上海与北京相差无几(2)工资性收入中,北京大约是重庆的四倍(3)转移性收入中,上海与天津相差最多
A. 3
B. 4
C. 1
D. 0
考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有关知识,来回答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考题
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认为“原始汤”是()的海洋A、大约1000亿年前B、大约100亿年前C、大约70-80亿年前D、大约30-40亿年前
考题
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考题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A、以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和价值总量来表示B、以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来表示C、以国民生产实物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D、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平均质量来表示
考题
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A、国民收入B、人均国民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D、设备台数
考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考题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多少年前()。A、200万B、3亿C、10亿D、40亿
考题
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考题
单选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A
以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和价值总量来表示B
以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来表示C
以国民生产实物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D
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平均质量来表示
考题
单选题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认为“原始汤”是()的海洋A
大约1000亿年前B
大约100亿年前C
大约70-80亿年前D
大约30-40亿年前
考题
判断题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中国的原始人群出现在( )。.A
大约100万年前B
大约50万年前C
大约70万年前D
大约170万年前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2006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分析中,正确的有( )项。(1)在财产性收入中,上海与北京相差无几(2)在工资性收入中,北京大约是重庆的四倍(3)在转移性收入中,上海与天津相差最多A
3B
2C
1D
O
考题
问答题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有关知识,来回答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考题
问答题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哪些挑战?
考题
问答题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材料2中列举的发展经济途径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考题
单选题“(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C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