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和,在哲学上是指()。
A、质B、量C、度D、质变
考题
()写道“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
考题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哪里?()A、论语B、孟子C、荀子D、左传
考题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A、《诗经》B、《论语》C、《史记》D、《中庸》
考题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出自()。A、《论语·庸也》B、《庄子·达生》C、《礼记·学记》D、《礼记·大学》
考题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包含着民有的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包含着民享的思想。
考题
“和而不同”出自哪里?()A、《礼记》B、《国语》C、《左传》D、《论语》
考题
“乡射之礼,所以仁乡党也”出自()A、《孟子·公孙丑上》B、《论语·冶长》C、《礼记·射义》D、《左传·昭公五年》
考题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出自()。A、《礼记》B、《论语》C、《捕蛇者说》
考题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出自()A、《周礼》B、《礼记·冠义》C、《论语》D、《资治通鉴》
考题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考题
翻译: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考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句话出自()A、《礼记·乐记》B、《文心雕龙》C、《诗品》D、《论语》
考题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A、《论语》B、《中庸》C、《诗经》D、《道德经》
考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考题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出自哪里()?A、《论语》B、《礼记•中庸》C、《大学》D、《诗经》
考题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哪部典籍()。A、《尚书》B、《诗经》C、《礼记》D、《论语》
考题
问答题翻译: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考题
单选题“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A
《论语》B
《中庸》C
《诗经》D
《道德经》
考题
单选题“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出自哪里?()A
《礼记》B
《国语》C
《左传》D
《论语》
考题
单选题“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史记》D
《中庸》
考题
判断题“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包含着民有的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包含着民享的思想。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考题
单选题()写道“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A
康有为B
谭嗣同C
梁启超D
严复
考题
单选题“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出自()A
《周礼》B
《礼记·冠义》C
《论语》D
《资治通鉴》
考题
单选题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出自()。A
《礼记》B
《论语》C
《捕蛇者说》
考题
单选题“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哪里?()A
论语B
孟子C
荀子D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