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韩愈于元和14年(公元819年)被贬至潮州,他的贬谪缘由何事而起?()

  • A、卷入政治党派斗争
  • B、反对迎送佛骨触怒皇帝
  • C、在任官位时贪污受贿
  • D、提出变法触及利益方权利

参考答案

更多 “韩愈于元和14年(公元819年)被贬至潮州,他的贬谪缘由何事而起?()A、卷入政治党派斗争B、反对迎送佛骨触怒皇帝C、在任官位时贪污受贿D、提出变法触及利益方权利” 相关考题
考题 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触怒了谁而被贬官在潮州()A.唐中宗B.唐宪宗C.唐玄宗D.唐武宗

考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哪位诗人被贬谪时所作?

考题 下列哪个人物因为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当时的皇帝,被贬谪到潮州?()A、杜甫B、范仲淹C、白居易D、韩愈

考题 唐宋贬谪文人的被贬之处多位于以下哪些地区?()A、湖湘B、江南C、辽东D、巴蜀

考题 “谏佛骨事”指的是()。A、白居易B、柳宗元C、韩愈D、苏轼

考题 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触怒了谁而被贬官在潮州()A、唐中宗B、唐宪宗C、唐玄宗D、唐武宗

考题 韩愈其高尚的谏诤品格由因谏迎佛骨触怒唐高祖一事得以体现。

考题 贞元十九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被贬为连州阳山令。A、《论佛骨表》B、《请宽民徭》C、《祭鳄鱼文》D、《古文观止》

考题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下面有关苏轼被贬的经历正确的是:()A、早年被贬黄州(今属湖北),1094年被贬至连州,1097年再次被贬至儋州B、早年被贬黄州(今属湖北),1094年被贬至连州,1097年再次被贬至惠州C、早年被贬黄州(今属湖北),1094年被贬至潮州,1097年再次被贬至儋州D、早年被贬黄州(今属湖北),1094年被贬至惠州,1097年再次被贬至儋州

考题 韩愈在任潮州刺史时所做出的贡献有()。A、大兴乡学B、兴修水利、驱鳄鱼C、正乡音、放免奴婢D、建议村民建造水碓和水磨

考题 他与元稹和白居易交游甚密,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他是个热衷于拉帮结的人,因卷入朋党之争被贬,死后受到了削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请问他是谁?

考题 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被贬谪的朋友是谁?

考题 《谏迎佛骨表》的作者是()。A、韩愈B、柳宗元C、曾巩D、王安石

考题 下列唐代作家中,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是()A、柳宗元B、白居易C、韩愈D、杜甫

考题 比较早的反佛思想家是南北朝时的(),是无神论者,著有《()》。唐朝的()曾把魏晋以来的反佛人士编为一本书,叫《()》,以教育后人,后来失传了。()也是唐代著名的反佛人士之一,曾上书武则天,指出佛教消耗社会才会给封建政权造成的巨大威胁。唐中宗时又有()强烈反佛。中唐时期的反佛代表人物是韩愈,他是站在维护儒家传统的立场上反佛的,曾上《()》,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考题 苏轼在《反古菖蒲》诗中写道:“一人得饱满,余人皆不悦”,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这首诗表明()A、苏轼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他反对变法对人民的搜刮B、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压抑大地主、大官僚的行为C、苏轼的政治主张与王安石变法存在分歧是因为两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变法的主要措施脱离社会实际

考题 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考题 多选题韩愈在任潮州刺史时所做出的贡献有()。A大兴乡学B兴修水利、驱鳄鱼C正乡音、放免奴婢D建议村民建造水碓和水磨

考题 问答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哪位诗人被贬谪时所作?

考题 单选题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触怒了谁而被贬官在潮州()A 唐中宗B 唐宪宗C 唐玄宗D 唐武宗

考题 单选题下列唐代作家中,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是A 柳宗元B 白居易C 韩愈D 杜甫

考题 多选题下列有关韩愈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B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C曾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税被贬D参与平定淮西藩镇之乱E曾做过潮州刺史

考题 单选题贞元十九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被贬为连州阳山令。A 《论佛骨表》B 《请宽民徭》C 《祭鳄鱼文》D 《古文观止》

考题 单选题韩愈于元和14年(公元819年)被贬至潮州,他的贬谪缘由何事而起?()A 卷入政治党派斗争B 反对迎送佛骨触怒皇帝C 在任官位时贪污受贿D 提出变法触及利益方权利

考题 多选题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曾经被贬至的地方有(  )。A黄州B连州C潮州D惠州E儋州

考题 问答题他与元稹和白居易交游甚密,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他是个热衷于拉帮结的人,因卷入朋党之争被贬,死后受到了削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请问他是谁?

考题 判断题韩愈其高尚的谏诤品格由因谏迎佛骨触怒唐高祖一事得以体现。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