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含有80%的轻烃的原料,以2000kg/h的进料量进入精馏塔,要求塔顶产品出90%的轻烃,塔底出来的残液中含轻烃小于10%,计算每小时产量。


参考答案

更多 “含有80%的轻烃的原料,以2000kg/h的进料量进入精馏塔,要求塔顶产品出90%的轻烃,塔底出来的残液中含轻烃小于10%,计算每小时产量。” 相关考题
考题 某精馏塔进料量为4t/h,若每小时产精醇3.2t/h,回收粗醇0.75t/h,则物料回收率为()。 A、80%B、98.75%C、95.6%D、100%

考题 下列烃类中,()符合转化制氢原料的要求。 A、组分轻B、含毒低C、不饱和烃少D、组分轻、含毒低、不饱和烃少

考题 轻烃分析样品的加热温度以()为宜。 A、100℃B、40~60℃C、20~40℃D、60~80℃

考题 每小时将15000Kg的天然二氧化碳原料气进入精馏塔,从再沸器移出的物料量为1000Kg/小时,假设回流为2000Kg/小时,则注入下一工序的物料量为()A、14000Kg/小时B、12000Kg/小时C、13000Kg/小时D、2000Kg/小时

考题 含有60%轻烃的原料,以每小时1000Kg加料量进入精馏塔,要求塔顶产品出90%的轻烃,塔底出来的残液中含轻烃小于10%,试计算每小时产量和残液量各是多少?

考题 稳定轻烃是指经处理得到的以戊烷为主的液体轻烃。

考题 浅冷装置工艺操作中,原料的组成对轻烃收率的影响不大。

考题 外输轻烃进入管输泵加压后进入轻烃外输管网外输至轻烃储库,冬季需加甲醇防冻,分馏法原油稳定装置甲醇的加注比例为()。A、5‰B、5%C、3‰D、3%

考题 对于精馏塔的物料衡算,下列正确的是()。A、进塔原料量等于塔顶冷凝水、塔底产品、塔底产品与侧线产品之和B、进塔原料量等于塔底产品、塔底产品与侧线产品之和C、进塔原料量与汽提蒸汽量之和等于塔底产品、塔底产品与侧线产品之和D、塔顶冷凝水的量等于塔底汽提蒸汽与侧线汽提蒸汽之和

考题 请选择下列一叙述货源正确的句子()。A、对货源比较充足,供大于求的原料,要采取以进促销B、对货源比较充足,供大于求的原料,要坚持以销定进C、对货源比较紧张,供小于求的原料,要紧持以销定进D、对货源供求持平,以及新上市的原料,要适当多采购。保持必要的储备

考题 精馏塔进料量,塔顶抽出量,塔底抽出量分别为4650kg/h、180kg/h、4380kg/h,若塔底抽出改为4480kg/h,要保持原来的液位,进料量应是多少?

考题 转化炉降负荷的原则是()A、先降原料量、再降进炉蒸汽量、后降炉温B、先降炉温、再降进炉蒸汽量、后降原料量C、先降进炉蒸汽量、再降炉温、后降原料量D、先降进炉蒸汽量、再降原料量、后降炉温

考题 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中,原料丙烯投料量为600kg/h,出料中有丙烯醛640kg/h,另有未反应的丙烯25kg/h,计算原料丙烯选择性。()A、80%B、95.83%C、83.48%D、79%

考题 单程转化率指()。A、目的产物量/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总量×100%B、目的产物量/参加反应的原料量×100%C、目的产物量/生成的副产物量×100%D、参加反应的原料量/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总量×100%

考题 某精馏塔馏出液量为5800Kg/h,残液为480Kg/h,则原料量为()Kg/h。A、6280B、5320C、5800D、6130

考题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冷高分液位主要调节()。A、冷高分油进料量B、两路轻烃进料量C、进冷低分量D、冷低压闪蒸罐来油量

考题 在精馏塔的全塔物料衡算中,原料量等于馏出液量加釜液量。

考题 下面()指标,是确定精馏塔塔顶温度的依据。A、回流量B、塔顶采出液中轻组分纯度C、塔压D、入料量

考题 精馏塔进料量F为10Kmol/h,提馏段液体的摩尔数为8Kmol/h,精馏塔的进料热状态参数q为()。A、0.8B、0.25C、1.25D、18

考题 有些浅冷装置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轻烃不经过轻烃稳定过程直接进入轻烃储罐。

考题 双级膨胀深冷装置原料气组分重,在不超过其组分上、下限的情况下()。A、可提高轻烃收率B、可降低轻烃收率C、对轻烃收率没有影响D、以上都不对

考题 氨吸收式制冷装置工艺中,由二级分离器分离出的-20℃轻烃先进脱乙烷塔进料缓冲罐,然后()。A、升压、换热后进脱乙烷塔B、直接进入脱乙烷塔进行稳定C、进入轻烃缓冲罐区D、进脱乙烷塔开工线

考题 什么是轻烃回收?为什么要进行轻烃回收?

考题 进料量增加时,精馏塔的塔顶或塔釜要增加采出以保持物料平衡。

考题 转化降负荷的原则:先降炉温,再降进炉蒸汽量,后降原料量。

考题 对于要生产高辛烷汽油的装置,重整原料尽量要除去小于80℃的轻组份。

考题 开工初期原料的进料量要控制在设计进料量的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