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近交系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


参考答案

更多 “近交系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 相关考题
考题 开具处方后,以示处方完毕的规范方式是A:画一线 B:画一斜线 C:在空白处画一线 D:在药品名称下方画一斜线 E:在“正文”的空白处画一斜线

考题 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如A系、TA1系等。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

考题 遗传漂变是指一个品系动物基因型在饲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改变,这种改变多由于近交系动物残留杂合基因分离,造成了亚系的形成。

考题 在近交系动物管理实践中,一个品系动物基因型在饲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改变,这种改变多由于近交系动物残留杂合基因分离,造成了亚系的形成,这是()。A、遗传污染B、遗传漂变C、突变D、遗传改变

考题 重组近交系的命名由两个亲代近交系的缩写名称中间加大写英文字母X命名。由相同双亲交配育成的一组近交系用阿拉拍数字予以区分。例如:由BALB/c与C57BL两个近交系杂交育成的一组重组近交系,分别命名为CXB1、CXB2。

考题 近交系动物具有明确的品系背景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

考题 在下列品种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A、合成品系B、近交系C、专门化品系D、群系

考题 通过连续世代的高度近交而形成的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在37.5%以上的品系为()。A、近交系B、合成系C、单系D、群系

考题 由两个近交系动物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为()。A、重组近交系B、同源突变系C、同源导入近交系D、转基因动物

考题 亚系是指一个近交系内的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存在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考题 A/He(F87)是指近交到87代由Heston培育的A品系的亚系。

考题 近交系的亚系分化

考题 同源导入近交系是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A、一个新的近交系B、一个新的亚系C、一个新的支系D、一个同源性的亚系

考题 重组同类系的命名,由两个亲代近交系的缩写名称中间加小写英文字母()命名。A、bB、cC、dD、e

考题 近交系动物必须符合遗传质量检测要求,必须具有明确的(),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并能充分表明新培育的或引种的近交系动物符合近交系定义的规定。A、繁殖过程B、繁殖系谱C、繁殖代数D、品系背景资料

考题 将某个品系的核基因组转移到别的品系细胞质而培育的品系是()。A、同源突变近交系B、同源导入近交系C、染色体置换系D、核转移系

考题 来自BALB/c小鼠胚胎,经冷冻并在液氮中保存10年,复苏后移植到ICR小鼠的体内,生出的小鼠是BALB/c小鼠的上()。A、品系B、亚系C、支系D、重组近交系

考题 下面()说法不正确。A、一般基代遗传背景越复杂,亚系分得越多。B、交配代数分支越早,产生亚系的机会越大。C、同一品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100代以上产生亚系,可能由于突变形成。D、育成的近交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遗传组成改变的现象成为亚系分化。

考题 根据命名原则,下列小鼠中属于近交系亚系的是()A、NZB(F95)B、C57BL/6JC、C3HfC57BLD、C57BL/6J∥Lac

考题 近交系的个体性表示为()。A、品系的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B、品系内个体相互交配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人为选择不会改变品系动物的基因型。D、每个近交系具有独自的遗传特性。

考题 引自美国Jac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繁殖了10年,这群小鼠是美国Jacson实验室的C57BL/6.J鼠的()A、品系B、亚系C、支系D、重组近交系

考题 对同源突变近交系理解不正确的是()。A、同源突变近交系是某个近交系在某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的亚系。B、同源突变近交系和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生突变的位点上,而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突变同源近交系属于通常所说的近交系亚系分化D、同源突变近交系上发生突变的位点上的基因既是差异基因

考题 单选题在下列品种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A 合成品系B 近交系C 专门化品系D 群系

考题 单选题在下列品系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A 合成品系B 近交系C 专门化品系D 群系

考题 问答题近交系动物、亚系和支系的概念。封闭群和杂交F1代动物的定义。

考题 名词解释题近交系的亚系分化

考题 单选题SHRSP大鼠是从()亚系中分离培养出的。A A亚系B B亚系C C亚系D D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