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经抢救治疗,热退,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1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8.5℃,并再次出现食欲缺乏、乏力、腹胀等症状。该患者再次发热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

A.伤寒复发

B.伤寒再燃

C.吸收热

D.腹膜炎

E.支气管炎或肺炎

F.院内感染


参考答案

更多 “ 患者经抢救治疗,热退,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1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8.5℃,并再次出现食欲缺乏、乏力、腹胀等症状。该患者再次发热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A.伤寒复发B.伤寒再燃C.吸收热D.腹膜炎E.支气管炎或肺炎F.院内感染 ” 相关考题
考题 疟疾患者经氯喹治疗后体温正常,未再到疟疾流行区,8月后再次出现寒战、发热、大汗,最可能的诊断为A、再次感染疟原虫B、再燃C、复发D、混合感染E、疟原虫产生耐药

考题 疟疾患者经氯喹治疗后体温正常,未再到疟 疾流行区,8个月后再次出现寒战、发热、大汗 。最可能的诊断为 A、再次感染疟原虫B、再燃C、复发D、混合感染E、疟原虫产生耐药

考题 疟疾患者经氯喹治疗后体温正常,未再到疟疾流行区,3周后再次出现寒战、发热、大汗,最可能的诊断为 A、再次感染疟原虫B、再燃C、复发D、混合感染E、疟原虫产生耐药

考题 患者,李某,男,35岁,主诉:间断发热4月。该患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8~39℃,伴有畏寒,多汗,有髋关节疼痛,服用芬必得后热退,但第二天体温再次升高,发热数天后可热退3~5天,之后再次发热,于当地曾按感冒治疗应用阿奇霉素效果差,无咳嗽,二便正常。在家务农,家中养牛。查体: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及2.0cm,脾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B、结核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布鲁菌病E、淋巴瘤

考题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病人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病人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一),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 ( )

考题 疟疾患者经氯喹治疗后体温正常,未再到疟疾流行区,8月后再次出现寒战、发热、大汗,最可能的诊断为A.再次感染疟原虫 B.再燃 C.复发 D.混合感染 E.疟原虫产生耐药

考题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 A.胆 B.脾 C.肝 D.肠道淋巴结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考题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肠道淋巴结 C.肝 D.脾 E.胆

考题 疟疾患者经氯喹治疗后体温正常,未再到疟 疾流行区,8个月后再次出现寒战、发热、大汗 。最可能的诊断为()A再次感染疟原虫B再燃C复发D混合感染E疟原虫产生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