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如果乙是2009年2月16日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则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 ).

A.甲可以获得专利

B.乙可以获得专利

C.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

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参考答案

更多 “ 如果乙是2009年2月16日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则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 ).A.甲可以获得专利B.乙可以获得专利C.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 相关考题
考题 甲单位接受乙单位委托的研究任务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在双方事前无协议约定的情况下,则()。A.专利申请权应属于甲单位B.专利申请权应属于乙单位C.专利申请权应属于甲、乙两单位共同拥有D.专利申请权归两单位中先提出专利申请者

考题 甲、乙共同完成一项"空调变频装置"的发明创造,现甲、乙二人就该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的归属及行使产生了纠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不能独自申请B.如果甲放弃其专利申请权,乙可以单独申请,但取得专利后,甲有免费使用的权利C.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可以自行申请D.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考题 甲、乙、丙三方合作研发一项新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未约定该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新技术研发成功后,乙、丙提出申请专利,甲不同意。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专利申请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乙、丙不得去申请专利B.甲应当把专利申请权转让给乙、丙C.乙、丙可以去申请专利,取得专利权后,归乙、丙共同享有D.乙、丙可以去申请专利,取得专利权后,归甲、乙、丙共同享有

考题 甲、乙共同完成一项发明,就该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所作的判断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可以自行申请B.如果甲放弃其专利申请权,乙可以单独申请,但取得专利后,甲有免费使用的权利C.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应签订书面合同D.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考题 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 )。A.甲可以获得专利B.乙可以获得专利C.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甲、乙两人分别了明了同样的旋转玻璃门防撞装置,甲于2005年12月10日上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乙于同日下午也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此项发明的专利权应( )。A.授予甲B.授予乙C.授予甲乙两人共有D.由甲乙两人协商归属

考题 甲企业开发出某一新路由器产品,并投入生产。乙企业在甲企业之后3个月也开发出同样的路由器产品,并向专利部门提交专利申请。在乙企业提交专利权申请后的第5天,甲企业向该专利部门提交了与乙企业相同的专利申请。按照专利法有关条款,(64)获得专利申请权。A.甲、乙企业同时B.乙企业C.甲、乙企业先后D.甲企业

考题 甲、乙合作开发某产品,双方就专利申请权 的归屑未作约定。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就该产品申 请专利,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专利申请权为甲、乙共有,但甲若转让,乙在同 等条件下得优先受偿 B.若甲放弃专利申请权,乙得单独申请 C.若甲取得专利权,乙可免费实施该专利 D.若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得单独申请

考题 甲、乙共同完成一项发明,就该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所作的下列判断中,哪些是正确的 A.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可以自行申请 B.如果甲放弃其专利申请权,乙可以单独申请,但取得专利后,甲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C.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应签订书面合同 D.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考题 甲、乙、丙共同完成一项发明。合同中未约定权利归属,关于专利申请权,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乙、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B.如果甲放弃其专利申请权,乙、丙可以共同申请,但取得专利后。甲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C.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或丙不可以单独申请专利 D.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丙可以共同申请,但取得专利后。甲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考题 甲于2006年08月20日参展我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并公开了某项技术,于宽限期内2007年2月10日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而乙则于2007年1月10日作出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于2007年1月20日提出了专利申请,此时对获得专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 B.乙 C.甲和乙共有 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甲、乙订立合作开发协议,约定共同完成一项发明,但就该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未作约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不同意申请专利,乙可以自行申请 B.如果甲放弃其专利申请权,乙可以单独申请,但取得专利后,甲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C.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必须订立书面合同 D.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考题 甲乙二人于2014年5月10日就同样的面包机分别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如果甲乙二人的专利申请均符合其他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则专利权应当授予谁?( )A.甲 B.乙 C.甲和乙共有 D.经甲和乙协商确定的人

考题 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开发出相同主题的阀门,但甲完成在先,乙完成在后。依据专利法规定,( )。A.甲享有专利申请权,乙不享有 B.甲不享有专利申请权,乙享有 C.甲、乙都享有专利申请权 D.甲、乙都不享有专利申请权

考题 甲、乙、丙共同完成一项发明,就该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所作的下列判断中,哪些是正确的?( )A.如果乙不同意申请专利,甲丙均不可以自行申请 B.如果乙放弃其专利申请权,甲和丙可以申请专利,但取得专利后,乙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C.如果乙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应签订书面合同 D.如果甲准备转让其专利申请权,乙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考题 甲公司委托乙研究院开发一项新技术,乙研究院将该项任务交给本院工程师丙完成,对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归属没有约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公司获得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 B.乙研究院获得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 C.丙获得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 D.甲、乙共同享有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

考题 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开发出相同主题的阀门,但甲完成在先,乙完成在后。依据专利法规定,( )。 A.甲享有专利申请权,乙不享有 B.甲不享有专利申请权,乙享有 C 甲、乙都享有专利申请权 D.甲、乙都不享有专利申请权

考题 甲、乙两个单位共同研发出一项技术成果,甲单位声明放弃该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乙单位单独申请并获得了该项技术成果的专利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单位有权免费实施该专利 B.甲单位有权要求乙单位给予补偿 C.乙单位转让该专利时应当征得甲单位同意 D.乙单位转让该专利时,甲单位享有优先受让权

考题 甲于2008年10月10日参展我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会,并公开了某项技术,之后于2009年2月l5日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而乙则于2009年1月20日做出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于2009年2月1日也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 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A、甲可以获得专利B、乙可以获得专利C、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甲于2006年08月20日参展我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并公开了某项技术,于宽限期内2007年2月10日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而乙则于2007年1月10日作出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于2007年1月20日提出了专利申请,此时对获得专利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B、乙C、甲和乙共有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某技术所有人甲向日本专利局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时间为2000年8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该项专利申请的时间为2001年8月10日。中国公民乙就相同实用新型技术向中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的时间为2001年7月15日和2001年7月24日。中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应将该项实用新型专利授予()A、中国专利局授予甲,日本专利局授予乙B、中国专利局授予乙,日本专利局授予甲C、中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均授予甲D、中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均授予乙

考题 甲、乙两人分别发明了同样的旋转玻璃门防撞装置,甲于2005年12月10日上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乙于同日下午也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此项发明的专利权应()。A、授予甲B、授予乙C、授予甲乙两人共有D、由甲乙两人协商归属

考题 多选题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  )。[2010年真题]A甲可以获得专利B乙可以获得专利C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多选题如果乙是2009年2月16日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则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  )。[2010年真题]A甲可以获得专利B乙可以获得专利C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D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单选题(10年真题)甲研究所于2007年3月1日完成了一种海水淡化的方法发明,于同年5月1日开始与乙企业进行合作试验,甲、乙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协议,试验成功后乙于5月30日单独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甲于6月1日也向专利局单独提出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权应归 ( )A 甲B 乙C 甲和乙D 甲和乙抽签决定

考题 单选题甲于2008年10月10日参展我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会,并公开了某项技术,之后于2009年2月l5日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而乙则于2009年1月20日做出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于2009年2月1日也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 本案可以预知的结果是()。A 甲可以获得专利B 乙可以获得专利C 甲和乙共同获得专利D 甲和乙都不能获得专利

考题 单选题甲、乙两人分别发明了同样的旋转玻璃门防撞装置,甲于2005年12月10日上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乙于同日下午也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此项发明的专利权应()。A 授予甲B 授予乙C 授予甲乙两人共有D 由甲乙两人协商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