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主要由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实施。2001年国务院颁布、2016年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有关出版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制度围绕“法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市场准入"这四大准入制度体系而构建。国家规定,任何印刷品都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依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来实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新进入出版单位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应当在取得证书后6 个月内由所在出版单位统一申报职业资格登记。国家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业务范围、重大选题备案、书号和刊号的管理。书号和刊号可以相互代替使用,禁止“一号多用”、买卖书号和刊号。对出版物的管理包括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以及图书质量的管理。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问答题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主要由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实施。2001年国务院颁布、2016年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有关出版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制度围绕“法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市场准入"这四大准入制度体系而构建。国家规定,任何印刷品都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依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来实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新进入出版单位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应当在取得证书后6 个月内由所在出版单位统一申报职业资格登记。国家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业务范围、重大选题备案、书号和刊号的管理。书号和刊号可以相互代替使用,禁止“一号多用”、买卖书号和刊号。对出版物的管理包括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以及图书质量的管理。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相关考题
考题 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八阔: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制作单位以及出版专业和科研单位构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根据《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 )等类别的图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出版单位须按照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A.外文书 B.辞书 C.地图 D.法学 E.中小学教科书

考题 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 )、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等构成。A.各级出版行政机关 B.各种文化出版工作室 C.制作单位 D.出版材料、设备生产单位

考题 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制作单位以及出版专业和科研单位构成。

考题 以下应由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是()。A、设立出版单位B、设立书刊印刷单位C、设立音像复制单位D、设立批发单位E、设立全国性连锁经营单位

考题 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等构成。A、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各种文化出版工作室C、制作单位D、出版材料、设备生产单位

考题 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A、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制作单位C、印刷材料生产单位D、出版物复制设备生产单位

考题 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不包括()。A、出版单位B、印刷复制单位和印制单位C、出版专业教育单位D、发行单位

考题 我国出版业主要由()构成。A、出版行政单位B、出版单位C、印刷复制单位以及制作单位D、发行单位E、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

考题 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A、出版单位B、制作单位C、印刷复制单位D、发行单位E、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考题 关于出版单位的设立与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出版管理条例所称出版单位,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但不包括电子出版物出版社B、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C、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D、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指导、协调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发展

考题 单选题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  )、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2015年真题]A 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 制作单位C 印刷材料生产单位D 出版物复制设备生产单位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所谓”出版”,是指编辑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作为出版活动成果的出版物,都是经过物质生产才形成的,并以其承载的精神文化内容对社会起相应作用。在我国,任何出版物都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或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以保证出版活动的有序、规范。实施出版活动必须守法。国家关于出版物的内容有一些很重要的规定,应该严格执行。例如,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就不能出版;以未成年人为读者对象的作品中,如果含有恐怖、残酷的内容,要谨慎出版;涉及民族、宗教内容的选题,必须经编委会集体讨论通过后才能出版。国家还对出版物的标志有一系列规定,也应该遵照执行。例如,中国标准书号以ISRC为前缀,应该用于图书但是不能用于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则用于报纸、期刊,不能用于图书。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的编辑工作要由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来完成。通过全国统一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资格者,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受聘担任编辑或一级校对等职务,通过考试取得中级资格并办理注册手续后,可担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按国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得继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4年真题]  我国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而对印刷复制单位、出版物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制。我国《出版法》和有关部门规章规定,设立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等,都须经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而擅自从事出版物经营活动的个人或组织,都须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具体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  出版单位依法设立后,在从事出版物生产业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特殊选题专项报批制度、书号和刊号管理制度、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出版物著作权统一登记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譬如:出版社应在每年第四季度,将下一年度出版计划按规定手续向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备案;对涉及民族和宗教问题的选题、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选题、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涉及人体美术的选题、涉及外交的选题、涉及各类地图的选题、涉及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的选题等,在出版前应该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违反这些管理制度的,也都须承担行政责任,有时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出版物的质量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一个出版单位能否在社会上和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主要在于其推出了多少高质量的出版物。为保证出版物质量,所有出版单位都要严格执行选题集体论证制度、三级审稿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而在生产某些种类的出版物时,相应出版单位还要执行重要选题出版物外审制度、专项检查制度、编辑持证上岗制度、专家通读制度等。  出版物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工作者的素质。国家规定实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体现了出版工作的“职业准入”要求,目的就是使出版工作由具备一定资质的人员来从事。因此,出版单位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在上岗前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该证书的人员就可担任责任编辑、责任校对等。同时,已经持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还必须接受每年48小时的继续教育。

考题 多选题根据《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 )等类别的图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出版单位须按照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A外文书B辞书C地图D法学E中小学教科书

考题 单选题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 )、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A 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 制作单位C . 印刷材料生产单位D 出版物复制设备生产单位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管理对象包括各种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和发行单位。出版单位必须执行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和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等。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部门规章对这些制度作了具体规定。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材料质量和印制质量四项。任何一种图书,只要其中两项的质量不合格,图书成品的质量就属不合格。就图书编校质量而言,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应在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的60 天内全部收回。图书编校差错率是指图书的编校差错数占全书总字数的比例,用万分比表示。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实有字数为准。图书编校差错包括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不同差错的计算标准不同,例如: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每处计3 个差错;正文中的一般性别字,每处计1 个差错;数字用法不规范,每处计0.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 个差错;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5 个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2 个差错。该文件还规定了对图书质量的奖惩措施,如对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出版内容不合格图书的行为人要予以民事处罚,等等。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文件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出版物的印刷复制活动作了规定。例如:民营企业不得从事书刊印刷经营活动。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如果承印单位与出版单位不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必须依法与承印单位签订合同;如果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就不必签订合同。出版单位委托复制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应该出示出版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提交由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制的复制委托书。国家对出版物的发行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设立出版物发行企业,都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查批准。国家对出版物的进口有专门规定,如出版物进口业务仅限国有独资企业经营,且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查批准。通过国际著作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各种出版物,其发行也须遵循国家关于出版物进口的规定。

考题 多选题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A出版单位B制作单位C印刷复制单位D发行单位E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考题 多选题对于未经备案而出版属于重大选题范围内的出版物,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 )等措施。A责成出版单位停止出版、发行该出版物B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出版单位予以行政处罚C责成出版单位对责任编辑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D责令出版单位按规定办理申报备案手续E责成承接该出版物印刷或复制业务的单位进行整顿,半年内不得承接出版物印刷或复制业务

考题 单选题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A 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 制作单位C 印刷材料生产单位D 出版物复制设备生产单位

考题 问答题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主要由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实施。2001年国务院颁布、2016年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有关出版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制度围绕“法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市场准入"这四大准入制度体系而构建。国家规定,任何印刷品都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依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来实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新进入出版单位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应当在取得证书后6 个月内由所在出版单位统一申报职业资格登记。国家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业务范围、重大选题备案、书号和刊号的管理。书号和刊号可以相互代替使用,禁止“一号多用”、买卖书号和刊号。对出版物的管理包括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以及图书质量的管理。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考题 判断题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制作单位以及出版专业和科研单位构成。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关于国家对设立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版单位不必报请审批就可以从事本版书的发行活动B 出版单位的设立应符合国家关于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C 设立期刊社,应经国家新闻出版有关部门审批D 国家实行印刷经营备案制度,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1年真题]  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管理对象包括各种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和发行单位。  出版单位必须执行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和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等。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部门规章对这些制度作了具体规定。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材料质量和印制质量四项。任何一种图书,只要其中两项的质量不合格,图书成品的质量就属不合格。就图书编校质量而言,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应在自检结果公布之日起的60天内全部收回。图书编校差错率是指图书的编校差错数占全书总字数的比例,用万分比表示。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实有字数为准。图书编校差错包括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不同差错的计算标准不同,例如: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每处计3个差错;正文中的一般性别字,每处计1个差错;数字用法不规范,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5个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2个差错。该文件还规定了对图书质量的奖惩措施,如对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出版内容不合格图书的行为人要予以民事处罚,等等。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文件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出版物的印刷复制活动作了规定。例如:民营企业不得从事书刊印刷经营活动。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如果承印单位与出版单位不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必须依法与出版单位签订合同;如果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就不必签订合同。出版单位委托复制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应该出示出版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提交由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制的复制委托书。  国家对出版物的发行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设立出版物发行企业,都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查批准。国家对出版物的进口有专门规定,如出版物进口业务仅限国有独资企业经营,且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查批准。通过国际著作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各种出版物,其发行也须遵循国家关于出版物进口的规定。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6年真题]  所谓“出版”,是指编辑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作为出版活动成果的出版物,都是经过物质生产才形成的,并以其承载的精神文化内容对社会起相应作用。在我国,任何出版物都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或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以保证出版活动的有序、规范。  实施出版活动必须守法。国家关于出版物的内容有一些很重要的规定,应该严格执行。例如,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就不能出版;以未成年人为读者对象的作品中,如果含有恐怖、残酷的内容,要谨慎出版;涉及民族、宗教内容的选题,必须经编委会集体讨论通过后才能出版。国家还对出版物的标志有一系列规定,也应该遵照执行。例如,中国标准书号以ISRC为前缀,应该用于图书但是不能用于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则用于报纸、期刊,不能用于图书。  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的编辑工作要由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来完成。通过全国统一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资格者,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受聘担任编辑或一级校对等职务,通过考试取得中级资格并办理注册手续后,可担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得继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8年真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主要由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实施。2001年国务院颁布、2016年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有关出版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  我国的出版行政管理制度围绕“法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市场准入”这四大准入制度体系而构建。国家规定,任何印刷品都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依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来实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新进入出版单位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应当在取得证书后6个月内由所在出版单位统一申报职业资格登记。  国家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业务范围、重大选题备案、书号和刊号的管理。书号和刊号可以相互代替使用,禁止“一号多用”、买卖书号和刊号。对出版物的管理包括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以及图书质量的管理。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并予以改正或弥补。[2008年真题]  我国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对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登记制。为了加强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颁布了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这个规章主要针对图书出版工作,与其他出版物的质量管理无关。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印制三项,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出版行政部门每年选取部分出版社的图书进行质量抽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  出版业的人力资源包括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人员。按承担工作任务的不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分为编辑人员、技术编辑人员、发行人员三类。一般来说,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的编辑人员,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受聘担任助理编辑,并可以担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新进入出版单位担任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或主编(副主编)职务的人员,除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出版专业高级职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