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标准化机房楼应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设为(),并满足提升至14℃-19℃的要求,提高主机运行效率,增加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
A

7℃-12℃

B

12℃-17℃

C

9℃-14℃

D

14℃-19℃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标准化机房楼应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设为(),并满足提升至14℃-19℃的要求,提高主机运行效率,增加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A 7℃-12℃B 12℃-17℃C 9℃-14℃D 14℃-19℃” 相关考题
考题 舒适性空调系统冬季供冷时,采用以下哪种方式最节能?( )A.水冷冷水机组供冷 B.风冷冷水机组供冷 C.新风供冷 D.冷却塔供冷

考题 共用题干 某建筑共三十八层,其中地上三十五层、地下三层。根据建筑竖向自然分为到四层的裙楼、五层以上的主楼及地下室三个部分。按照功能作了基本的划分,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其中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地上层至四层为商业用房,五层至三十五层为公寓式办公部分。根据建筑的定位和使用功能,除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的停车库外,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并使用集中热热源。空调方式:地下到四层按照功能分区,大部分为商场、餐饮等经营用房,因此采用适用于大空间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内外分区,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力站提供冷、热媒。五层以上的公寓式办公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换气机的中央空调系统,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交换站提供冷、热媒。新风换气机系统在厨房或卫生间留有进、排风竖井位置,并在屋顶设置集中的连、排风风机以克服竖向风道阻力。热源:使用集中供热热源(水),在地下二层设置热交换站,经换热器换热出50~60℃二次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源:在地下二层设置制冷机房,集中设置水冷冷水机组,制取7-12℃的冷冻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却塔设于屋顶平台处。局部全年需独立使用空调的房间(如中控室、消防中心、变配电室等)设置独立冷热源风冷热泵机组的分体空调。空调冷热媒系统:空调冷热媒系统采用一级泵变流量方式,水泵与冷热水机组一对一设置,根据冷热媒供回水温度,确定机组和循环泵的运行台数,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差压式旁通阀,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并在末端设备回水管上设电动调节阀,以实现末端的变流量运行方式。问题: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划分的类型包括()。A:集中式B:直流式C:分散式D:半集中式

考题 共用题干 某建筑共三十八层,其中地上三十五层、地下三层。根据建筑竖向自然分为到四层的裙楼、五层以上的主楼及地下室三个部分。按照功能作了基本的划分,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其中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地上层至四层为商业用房,五层至三十五层为公寓式办公部分。根据建筑的定位和使用功能,除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的停车库外,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并使用集中热热源。空调方式:地下到四层按照功能分区,大部分为商场、餐饮等经营用房,因此采用适用于大空间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内外分区,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力站提供冷、热媒。五层以上的公寓式办公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换气机的中央空调系统,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交换站提供冷、热媒。新风换气机系统在厨房或卫生间留有进、排风竖井位置,并在屋顶设置集中的连、排风风机以克服竖向风道阻力。热源:使用集中供热热源(水),在地下二层设置热交换站,经换热器换热出50~60℃二次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源:在地下二层设置制冷机房,集中设置水冷冷水机组,制取7-12℃的冷冻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却塔设于屋顶平台处。局部全年需独立使用空调的房间(如中控室、消防中心、变配电室等)设置独立冷热源风冷热泵机组的分体空调。空调冷热媒系统:空调冷热媒系统采用一级泵变流量方式,水泵与冷热水机组一对一设置,根据冷热媒供回水温度,确定机组和循环泵的运行台数,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差压式旁通阀,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并在末端设备回水管上设电动调节阀,以实现末端的变流量运行方式。问题: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地下到四层商业用房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中的()空调系统。A:封闭式B:直流式C:混合式D:分散式

考题 共用题干 某建筑共三十八层,其中地上三十五层、地下三层。根据建筑竖向自然分为到四层的裙楼、五层以上的主楼及地下室三个部分。按照功能作了基本的划分,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其中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地上层至四层为商业用房,五层至三十五层为公寓式办公部分。根据建筑的定位和使用功能,除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的停车库外,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并使用集中热热源。空调方式:地下到四层按照功能分区,大部分为商场、餐饮等经营用房,因此采用适用于大空间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内外分区,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力站提供冷、热媒。五层以上的公寓式办公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换气机的中央空调系统,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交换站提供冷、热媒。新风换气机系统在厨房或卫生间留有进、排风竖井位置,并在屋顶设置集中的连、排风风机以克服竖向风道阻力。热源:使用集中供热热源(水),在地下二层设置热交换站,经换热器换热出50~60℃二次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源:在地下二层设置制冷机房,集中设置水冷冷水机组,制取7-12℃的冷冻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却塔设于屋顶平台处。局部全年需独立使用空调的房间(如中控室、消防中心、变配电室等)设置独立冷热源风冷热泵机组的分体空调。空调冷热媒系统:空调冷热媒系统采用一级泵变流量方式,水泵与冷热水机组一对一设置,根据冷热媒供回水温度,确定机组和循环泵的运行台数,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差压式旁通阀,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并在末端设备回水管上设电动调节阀,以实现末端的变流量运行方式。问题:五到三十五层公寓式办公部分采用的是()供暖系统。A:热水B:蒸汽C:热风D:热气

考题 共用题干 某建筑共三十八层,其中地上三十五层、地下三层。根据建筑竖向自然分为到四层的裙楼、五层以上的主楼及地下室三个部分。按照功能作了基本的划分,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其中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地上层至四层为商业用房,五层至三十五层为公寓式办公部分。根据建筑的定位和使用功能,除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的停车库外,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并使用集中热热源。空调方式:地下到四层按照功能分区,大部分为商场、餐饮等经营用房,因此采用适用于大空间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内外分区,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力站提供冷、热媒。五层以上的公寓式办公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换气机的中央空调系统,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交换站提供冷、热媒。新风换气机系统在厨房或卫生间留有进、排风竖井位置,并在屋顶设置集中的连、排风风机以克服竖向风道阻力。热源:使用集中供热热源(水),在地下二层设置热交换站,经换热器换热出50~60℃二次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源:在地下二层设置制冷机房,集中设置水冷冷水机组,制取7-12℃的冷冻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却塔设于屋顶平台处。局部全年需独立使用空调的房间(如中控室、消防中心、变配电室等)设置独立冷热源风冷热泵机组的分体空调。空调冷热媒系统:空调冷热媒系统采用一级泵变流量方式,水泵与冷热水机组一对一设置,根据冷热媒供回水温度,确定机组和循环泵的运行台数,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差压式旁通阀,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并在末端设备回水管上设电动调节阀,以实现末端的变流量运行方式。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系统中所用的热媒不同,供热系统可分热水供热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及热风供热系统等三类B:热水供热系统以水为热媒体,通常用散热器为散热设备C:热风供热系统以空气作为热媒体D:蒸汽供热系统以蒸汽为热媒体,不需要安装散热器

考题 共用题干 某建筑共三十八层,其中地上三十五层、地下三层。根据建筑竖向自然分为到四层的裙楼、五层以上的主楼及地下室三个部分。按照功能作了基本的划分,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其中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地上层至四层为商业用房,五层至三十五层为公寓式办公部分。根据建筑的定位和使用功能,除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的停车库外,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并使用集中热热源。空调方式:地下到四层按照功能分区,大部分为商场、餐饮等经营用房,因此采用适用于大空间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内外分区,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力站提供冷、热媒。五层以上的公寓式办公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换气机的中央空调系统,由集中设置的制冷机房和热交换站提供冷、热媒。新风换气机系统在厨房或卫生间留有进、排风竖井位置,并在屋顶设置集中的连、排风风机以克服竖向风道阻力。热源:使用集中供热热源(水),在地下二层设置热交换站,经换热器换热出50~60℃二次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源:在地下二层设置制冷机房,集中设置水冷冷水机组,制取7-12℃的冷冻水,供全楼空调使用,冷却塔设于屋顶平台处。局部全年需独立使用空调的房间(如中控室、消防中心、变配电室等)设置独立冷热源风冷热泵机组的分体空调。空调冷热媒系统:空调冷热媒系统采用一级泵变流量方式,水泵与冷热水机组一对一设置,根据冷热媒供回水温度,确定机组和循环泵的运行台数,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差压式旁通阀,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并在末端设备回水管上设电动调节阀,以实现末端的变流量运行方式。问题: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划分,五到三十五层公寓式办公部分采用()方式的空调系统。A:集中式B:直流式C:分散式D:半集中式

考题 空调冷源多采用冷水机组,其供回水温度一般为( )。A.5℃~10℃ B.7℃~12C C.10℃~15C D.12℃~17℃

考题 某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采用大温差工况运行,设计的供回水温度为6/14℃(△t=8℃),与常规的设计供回水温差△t=5℃(7/12℃)相比,下列哪几项说法是正确的?A.整个系统能耗不一定低于常规温差工况运行的能耗 B.冷水机组能耗一定低于常规温差工况运行的能耗 C.采用大温差工况运行的冷水泵能耗一定低于常规温差工况运行的能耗 D.采用大温差工况运行的空调末端风机能耗一定低于常规温差工况运行的能耗

考题 末端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区域供冷集中空调与独栋楼集中空调方案相比,通常可以减少( )。A.制冷机房面积 B.夏季空调运行能耗 C.空调系统一次投资 D.空调设备的装机电量

考题 为了提高蓄冷罐的冷能力并满足供冷时的负荷要求,提高水蓄冷系统蓄冷效率,应采用的主要蓄冷方式不包括()。A、自然分层蓄冷B、隔板式分层蓄冷C、多罐式蓄冷D、迷宫式蓄冷

考题 Pt1000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测量()A、冷冻水供回水温度B、冷却水供回水温度C、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新、送、回风温度D、锅炉出水(蒸汽)温度E、换热器二次供水温度

考题 空调工应每两小时对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登记:冷水主机的电压、电流,蒸发器、冷凝器的()、()温度及压力,冷冻泵、冷却泵的电流、进出水压力,机房温度、湿度等。

考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主机房与其它房间不得分别设置空调系统B、主机房与其它房间不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C、主机房与其它房间必须分别设置空调系统D、主机房与其它房间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考题 冷冻泵变频调速系统,可以简单地根据回水温度进行控制,回水温度高,应()冷冻泵的转速。A、减低B、提高C、保持不变

考题 标准化机房楼应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设为(),并满足提升至14℃-19℃的要求,提高主机运行效率,增加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A、7℃-12℃B、12℃-17℃C、9℃-14℃D、14℃-19℃

考题 空调冷源多采用冷水机组,其供回水温度一般为()。A、5~10℃B、7~12℃C、10~15℃D、12~17℃

考题 【背景资料】某工程制冷系统的控制:冷水机组自带自动调节系统控制开启台数、冷量;设备开停顺序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冷冻机房内空调供回水管设压差旁通阀,机组定流量运行;冷却塔根据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开、停,同时供回水管设旁通阀。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其中判断题二选一(A、B选项),单选题四选一(A、B、C、D选项),多选题四选二或三(A、B、C、D选项)。 下列参数是需要监测的()。A、水泵进出口压力B、水过滤器前后压差C、进入水冷机组中冷冻水的流量D、冷水机组的启停状态

考题 制冷站系统的控制中,要计算出空调实际的冷负荷,需检测()等参数A、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冷冻水总流量B、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及冷却水总流量C、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供、回水总管的压差D、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供水总管的压力

考题 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供、回水设计温差大小直接影响()大小。A、空调送风温度B、空调回风温度C、冷却水泵流量D、冷冻水泵流量

考题 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中,各热源的设计()。当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以热电厂为热源供热系统的最佳供、回水温度。A、供水压力一致B、回水压力一致C、供、回水温度一致D、供、回水温度

考题 ()系统中供、回水温度保持恒定,利用一根旁管来保证冷水机组流量不变而使空调用户侧处于变流量运行。A、变流量空调水系统B、异程式空调水系统C、定流量空调水系统D、同程式空调水系统

考题 问答题某商务酒店采用两台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水机组要求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0℃/35℃,冷却水量每台机组100m3/h。采用两台横流式冷却水塔,每台冷却水量为100m3/h,2台冷却水泵,单台流量100m3/h。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在当地天气非常炎热的条件下(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28℃),冷冻水供水温度升高,供回水温差减小,房间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试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考题 单选题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供、回水设计温差大小直接影响()大小。A 空调送风温度B 空调回风温度C 冷却水泵流量D 冷冻水泵流量

考题 单选题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中,各热源的设计()。当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以热电厂为热源供热系统的最佳供、回水温度。A 供水压力一致B 回水压力一致C 供、回水温度一致D 供、回水温度

考题 单选题空调冷源多采用冷水机组,其供回水温度一般为()。A 5~10℃B 7~12℃C 10~15℃D 12~17℃

考题 单选题()系统中供、回水温度保持恒定,利用一根旁管来保证冷水机组流量不变而使空调用户侧处于变流量运行。A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B 异程式空调水系统C 定流量空调水系统D 同程式空调水系统

考题 多选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满足重要信息系统运行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要求、保障业务连续性为目标,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建筑物结构,如层高、承重、抗震等,应满足专用机房建设要求。B应根据使用要求划分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原则上相对独立。C应配备不间断电源、应急发电设施等以满足信息技术设备连续运行的要求。通信线路、供电、机房专用空调等基础设施应具备冗余能力,进行冗余配置,消除单点隐患。D机房区域应采用气体消防和自动消防预警系统,内部通道设置、装饰材料等应满足消防要求,并通过消防验收。应采取防雷接地、防磁、防水、防盗、防鼠虫害等保护措施。E应采用环保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