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2012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15年初,H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电脑,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15年6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该年10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出版发行。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问题一:关于G在本案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G不能未经原作者许可就将他们的作品制成讲义    B. G制作讲义可以不经原作者同意,但应该向他们付酬    C. G并不是《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的合作作者,而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    D. G对《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并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其中载有的都是他人创作的作品    E. G可以要求H和K出版社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问题二:关于H在本案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可以不经G同意而使用其所编讲义作为讲课材料,但不能用于出版    B. H擅自改变讲义的格式侵犯了G的修改权    C. H可以独立决定将作品交付出版,但应将从中得到的收益与G分享    D. H虽然对讲义做了整理工作,但并不享有它的著作权    E. H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问题三:从著作权法角度评析K出版社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出版社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B. 原作者多年前发表的作品已进入公有领域,K出版社再次出版是合理使用    C. K出版社侵犯了G的著作权    D. K出版社只要向G及时支付报酬,就不会侵犯他的权益    E. K出版社不付稿酬实际上也侵犯了H的著作权问题四:从著作权法角度看,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三中有关K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说法是正确的?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问题五:K出版社应该承担什么民事责任?问题六:K出版社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问答题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2012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15年初,H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电脑,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15年6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该年10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出版发行。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问题一:关于G在本案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G不能未经原作者许可就将他们的作品制成讲义 B. G制作讲义可以不经原作者同意,但应该向他们付酬 C. G并不是《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的合作作者,而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 D. G对《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并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其中载有的都是他人创作的作品 E. G可以要求H和K出版社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问题二:关于H在本案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可以不经G同意而使用其所编讲义作为讲课材料,但不能用于出版 B. H擅自改变讲义的格式侵犯了G的修改权 C. H可以独立决定将作品交付出版,但应将从中得到的收益与G分享 D. H虽然对讲义做了整理工作,但并不享有它的著作权 E. H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问题三:从著作权法角度评析K出版社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出版社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B. 原作者多年前发表的作品已进入公有领域,K出版社再次出版是合理使用 C. K出版社侵犯了G的著作权 D. K出版社只要向G及时支付报酬,就不会侵犯他的权益 E. K出版社不付稿酬实际上也侵犯了H的著作权问题四:从著作权法角度看,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三中有关K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说法是正确的?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问题五:K出版社应该承担什么民事责任?问题六:K出版社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为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邮局经办的报刊发行业务中,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本地出版的称“本埠报刊”,外地出版的称“外埠报刊”。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2009年3月,某大学教授出版自传丛书,获得稿酬收入80000元,后被某报刊连载,一次性获得收人3000元,请问,该教授需要缴纳( )元个人所得税。A.8960B.9268C.308D.672

考题 对国内出版、接办的报刊,如系外地出版的称为()。 A、进口报刊B、本埠报刊C、外埠报刊D、进口中文版报刊

考题 问题二:请你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用800字左右的篇幅阐述政府应如何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地控制垃圾短信。(本题60分)

考题 问题三:请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地铁建设中如何避免地陷”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要求:结构完整,措施全面、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考题 根据本题要点(4)所给的表格,分别指出甲公司有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有关规定?请说明理由。查看材料

考题 (2015年5月)案例分析培训方法中,案例编写的信息来源一般为(  ) A.自己的经历 B.培训方面的资料 C.内部的文件资料 D.有关人员的叙述 E.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书籍

考题 案例分析培训方法中,案例编写的信息来源一般为( )A: 自己的经历 B: 培训方面的资料 C: 内部的文件资料 D: 有关人员的叙述 E: 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书籍

考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简答题] 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问题2][简答题] 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数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指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个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3][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考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简答题] 简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问题2][简答题] 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阅读下面的儿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明又明,亮又亮, 一团火球挂天上, 冬天待的时间短, 夏天待的时间长。 [问题1][简答题] 从儿歌的统艺术形式来看,这属于哪种类型的儿歌?试说这种形式的儿歌的作用。 收藏本题 [问题2][简答题] 试对这首儿歌进行评析。

考题 报刊业务规定,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外地出版的称()。A本埠报刊B外埠报刊C出口报刊D进口报刊

考题 (四级)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本地出版的称“本埠报刊”,外地出版的称为“____”。

考题 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关于G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G不能未经原作者许可就将他们的作品制成讲义B、G制作讲义可以不经原作者同意,但应该向他们付酬C、G并不是《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的合作作者,而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D、G对《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并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其中载有的都是他人创作的作品E、G可以要求H和K出版社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考题 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关于H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可以不经G同意而使用其所编讲义作为讲课材料,但不能用于出版B、H擅自改变讲义的格式侵犯了G的修改权C、H可以独立决定将作品交付出版,但应将从中得到的收益与G分享D、H虽然对讲义做了整理工作,但并不享有它的著作权E、H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考题 多选题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从著作权法角度评析K出版社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出版社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B原作者多年前发表的作品已进入公有领域,K出版社再次出版是合理使用CK出版社侵犯了G的著作权DK出版社只要向G及时支付报酬,就不会侵犯他的权益EK出版社不付稿酬实际上也侵犯了H的著作权

考题 问答题简答题:某社收到一部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稿,经责任编辑初审后,觉得有部分内容没有把握,提交总编辑审查后决定请某大学宗教学教授审查。教授审查后认为问题不大,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责任编辑即进行书稿的加工整理,再次请该教授复审后,经总编辑审阅发稿并安排出版。请根据出版方面的有关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2004年真题]

考题 多选题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从出版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K出版社在本案中的违规行为有()。A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就批准B让H负责安排图书的印订C向H收取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出版费用D同意由H到印刷厂提取全部成品图书并由其所办文化公司包销E按H提议给编校工作事先规定期限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张强的署名权?为什么?问题二:甲出版社在稿酬支付时间方面是否有过错?为什么?问题三:张强计算稿酬的方法存在哪些失误?问题四:甲出版社究竟应该支付给张强税前稿酬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以验证甲出版社的说法是否属实。

考题 问答题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每个问题计算过程中的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计算结果有小数的,小数保留2位。)(本题18分)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旅游类图书《中国最美名山》,定价45.00元,共印15000册,省新华发行集团买断了该书的所有权,出版社给该书的折扣率为60%,全部由省新华发行集团销售该书,在经过宣传推广后,该书售出了85%。问题一:出版社与省新华发行集团之间采用的是什么购销形式?问题二:该书的出版码洋是多少万元?问题三:出版社回款的实洋是多少元?问题四:省新华集团销售该书的利润是多少元?

考题 问答题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五中所述K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行为违反了出版行政管理法规?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

考题 问答题写作题:根据所给材料撰写约稿信。(出版社的具体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一律用X X X代替。)(本题22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行车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倡导安全驾驶,某出版社编辑李明拟策划出版一本《汽车安全驾驶指南》,请京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张华撰写,请以李明的名义向张华教授写一封约稿信。

考题 问答题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2012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15年初,H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电脑,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15年6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该年10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出版发行。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问题一:关于G在本案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G不能未经原作者许可就将他们的作品制成讲义 B. G制作讲义可以不经原作者同意,但应该向他们付酬 C. G并不是《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的合作作者,而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 D. G对《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并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其中载有的都是他人创作的作品 E. G可以要求H和K出版社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问题二:关于H在本案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可以不经G同意而使用其所编讲义作为讲课材料,但不能用于出版 B. H擅自改变讲义的格式侵犯了G的修改权 C. H可以独立决定将作品交付出版,但应将从中得到的收益与G分享 D. H虽然对讲义做了整理工作,但并不享有它的著作权 E. H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问题三:从著作权法角度评析K出版社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出版社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B. 原作者多年前发表的作品已进入公有领域,K出版社再次出版是合理使用 C. K出版社侵犯了G的著作权 D. K出版社只要向G及时支付报酬,就不会侵犯他的权益 E. K出版社不付稿酬实际上也侵犯了H的著作权问题四:从著作权法角度看,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三中有关K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说法是正确的?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问题五:K出版社应该承担什么民事责任?问题六:K出版社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为什么?

考题 多选题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关于G在本案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G不能未经原作者许可就将他们的作品制成讲义BG制作讲义可以不经原作者同意,但应该向他们付酬CG并不是《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的合作作者,而是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DG对《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并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其中载有的都是他人创作的作品EG可以要求H和K出版社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考题 问答题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从著作权法角度看,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三中有关K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说法是正确的?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

考题 单选题报刊业务规定,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外地出版的称()。A 本埠报刊B 外埠报刊C 出口报刊D 进口报刊

考题 问答题本题包括三道分题,其中A分题有关图书出版,B分题有关期刊出版,C分题有关数字出版。请任选一道分题作答。如果作答不止一道,将按排列在前的分题计分。(本题20分)78A)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麦从贵、胡光祝是云南省武定县的民族民间歌手,共同演唱录制了《武定山歌》录音专辑,在武定县境内和附近的富民县、禄劝县进行过交流。2001年初,云南音像出版社计划出版《云南山歌》等录音制品,为此制作了选题出版计划报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同年4月3日,云南音像出版社委托湖北东湖光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云南山歌》光盘,完成后由云南音像出版社和云南广播电视公司出版发行销售。《云南山歌》共收录8首歌曲,其唱词、唱腔、演唱歌声、琴声全部使用《武定山歌》的内容,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由这两家单位委托他人配置了人物和景物画面。光盘正面注明“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云南广播电视公司发行”;背面注明“编辑:何学军;演唱:马晓燕、马鸣;伴奏:欧阳星;出品:何华南”。 云南音像出版社和云南广播电视公司使用《武定山歌》录音带制作VCD光碟没有征得麦从贵、胡光祝同意。问题一:麦从贵、胡光祝是否享有《武定山歌》的著作权?问题二:云南音像出版社和云南广播电视公司是否侵犯了《武定山歌》的著作权?78B)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请从自己熟悉的期刊、报纸和图书中各举一例,对三者进行对比分析,并由此阐述期刊与二者相比有何媒体特点。78C)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数字版权”这个概念进入公众视野。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数字版权纠纷也不断发生。因此,出版社或作者在签订数字出版合同时均须注意数字出版产品的著作权问题。有关数字出版著作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多人创作作品的授权,二是电子图书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三是数字报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下是某P出版社某编辑对后两者的认识:出版单位在签订数字出版合同取得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要签订纸质图书的出版合同。报刊出版单位在报纸、期刊上登载作品,采取的是作者主动投稿和约稿的方式,一般不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因此,报刊出版单位在获得了作者稿件的同时,也获得了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一:在对多人创作作品进行授权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问题二:P出版社某编辑对电子图书和数字报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识是否存在错误,请指出错误处。问题三:请对问题二中某编辑的错误处一一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