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由()创立的()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A

绍勒尔;中心地理论

B

克里斯塔勒、廖士;中心地理论

C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D

廖士;中心地理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由克里斯塔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学说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城市的位置、自然条件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研究方法以事实的整理与归纳为主,缺乏自己的理论和对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分析。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可以说,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中心地理论和农业、工业区位论一样,都是由德国学者率先提出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醉心于创造各种理论体系的精神。
更多 “单选题由()创立的()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A 绍勒尔;中心地理论B 克里斯塔勒、廖士;中心地理论C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D 廖士;中心地理论” 相关考题
考题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创立是以米勒模型的提出为标志的。 ( )

考题 1961年12月,()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A、巴纳德B、西蒙C、孔茨D、德鲁克

考题 发展社会学产生的标志是()。A、现代化理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完成C、依附理论的形成D、世界体系理论的形成

考题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科维茨于( )年创立的。A.1950B.1951C.1952D.1953

考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体现在(  ) A.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B.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C.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D.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考题 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32年,他出版了《大教学论》,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

考题 现代代数数理论的创立创立者是()A、拉梅;B、库默尔;C、高斯;D、戴德金。

考题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考题 下列哪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A、《国富论》B、《垄断竞争理论》C、《产业组织论》

考题 由()创立的()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A、绍勒尔;中心地理论B、克里斯塔勒、廖士;中心地理论C、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D、廖士;中心地理论

考题 现代军事思想中“制空权”理论是由意大利人杜黑所创立的()。A、正确B、错误

考题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由()于1952年创立。A、托宾B、马科维茨C、夏普D、罗尔

考题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形成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取代了“科学管理理论”。

考题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的创立D、党的建设理论的创立

考题 1869年,美国¬¬¬¬¬()广告公司在费城创立,标志现代广告公司的出现。

考题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孔茨提出的管理理论丛林。

考题 ()的创立真正促使了行为科学的产生。A、近代管理理论B、人群关系学说C、科学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考题 《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考题 单选题现代军事思想中“制空权”理论是由意大利人杜黑所创立的()。A 正确B 错误

考题 单选题()的创立真正促使了行为科学的产生。A 近代管理理论B 人群关系学说C 科学管理理论D 现代管理理论

考题 判断题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孔茨提出的管理理论丛林。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由()于1952年创立。A 托宾B 马科维茨C 夏普D 罗尔

考题 判断题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形成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取代了“科学管理理论”。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A 《国富论》B 《垄断竞争理论》C 《产业组织论》

考题 单选题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B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C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的创立D 党的建设理论的创立

考题 判断题《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形成。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32年,他出版了《大教学论》,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