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不正确的是()
A

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B

使用盐酸苯海索

C

患者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

D

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常有效

E

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静坐不能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20%。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处理: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或选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更多 “单选题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不正确的是()A 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B 使用盐酸苯海索C 患者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D 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常有效E 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哪些正确() A病人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B应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C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D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和b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常有效E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患者女性,16岁,因“经常无故自笑、精神异常”来诊。患者自述数月前时常听到耳边有怪物在给自己讲笑话,有时电视中的人也会跟自己说话。该患者存在明显幻听,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医师建议给予利培酮治疗。在利培酮逐步加量过程中,患者在家来回走动,情绪焦虑不安或不愉快。该患者临床表现中属于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A、急性肌张力障碍B、静坐不能C、帕金森综合征D、恶性综合征E、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针对该患者的不良反应,应给予的治疗药物是A、东莨菪碱B、异丙嗪C、普萘洛尔D、苯海索E、地西泮若该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肌肉僵直、颤抖、意识障碍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升高,诊断为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不可采用的治疗措施是A、停用抗精神病药B、对症支持治疗C、丹曲林治疗D、抗感染治疗E、溴隐亭治疗

考题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D.苯二氮卓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考题 苯二氮(艹卓)类拮抗药是A、纳洛酮 B、苯丙胺 C、苯海拉明 D、盐酸苯海索 E、氟马西尼

考题 A.加服中枢性抗胆碱药如苯海索2~12 mg/ d,使用数月后逐渐停用B.肌注东莨菪碱0.3 mg或地西泮片10 mg 或异丙嗪25~50 mg,缓解后加服苯海索C.普萘洛尔10 mg或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2.5~5 mg,每日2~3次D.利血平0.25 mg口服,每日1~3次;异丙嗪25~50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2周E.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宜注意患者的两便情况,及时润肠通便,尿潴留经诱导仍不能排出时可用新斯的明1 mg肌内注射帕金森综合征不良反应

考题 A.加服中枢性抗胆碱药如苯海索2~12 mg/ d,使用数月后逐渐停用B.肌注东莨菪碱0.3 mg或地西泮片10 mg 或异丙嗪25~50 mg,缓解后加服苯海索C.普萘洛尔10 mg或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2.5~5 mg,每日2~3次D.利血平0.25 mg口服,每日1~3次;异丙嗪25~50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2周E.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宜注意患者的两便情况,及时润肠通便,尿潴留经诱导仍不能排出时可用新斯的明1 mg肌内注射静坐不能不良反应

考题 静坐不能A.苯海索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溴隐亭 E.普萘洛尔

考题 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中,使用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反而加重的是()A、帕金森综合征B、静坐不能C、急性肌张力障碍D、迟发性运动障碍E、体位性低血压

考题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D、苯二氮罩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考题 有关谵妄的治疗原则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病因治疗为主B、支持对症治疗为辅C、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宜太大D、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1年左右E、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

考题 有关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哪项不对()A、苯二氮卓类B、SSRI类C、SNRI类D、β受体阻滞剂E、电抽搐治疗

考题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哪些正确()A、病人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B、应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C、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D、加用苯二氮桌类药和beta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常有效E、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不正确的是()A、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B、使用盐酸苯海索C、患者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D、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常有效E、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哪些正确()A、病人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B、应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C、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D、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和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常有效E、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氟马西尼救治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机制是()A、与受体结合B、竞争性与受体结合C、与苯二氮卓类药结合D、阻止苯二氮卓类与受体结合E、与苯二氨卓类药竞争同受体结合

考题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哪项不正确()A、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B、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可以减轻C、患者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D、加用苯二氮桌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常有效E、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性,16岁,因“经常无故自笑、精神异常”来诊。患者自述数月前时常听到耳边有怪物在给自己讲笑话,有时电视中的人也会跟自己说话。该患者存在明显幻听,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医师建议给予利培酮治疗。在利培酮逐步加量过程中,患者在家来回走动,情绪焦虑不安或不愉快。针对该患者的不良反应,应给予的治疗药物是()A 东莨菪碱B 异丙嗪C 普萘洛尔D 苯海索E 地西泮

考题 单选题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哪项不正确()A 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B 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可以减轻C 患者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D 加用苯二氮桌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常有效E 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判断题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用抗胆碱能药有效( )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描述,哪项不对( )A 应立即停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 可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加服抗胆碱能药苯海索C 表现为眼上翻、斜颈、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D 易被误诊为破伤风、癫痫、癔病等E 肌注东莨菪碱0.3mg或异丙嗪25~50mg,可即时缓解

考题 单选题有关谵妄的治疗原则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 病因治疗为主B 支持对症治疗为辅C 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宜太大D 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1年左右E 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

考题 单选题有关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哪项不对()A 苯二氮卓类B SSRI类C SNRI类D β受体阻滞剂E 电抽搐治疗

考题 单选题关于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的临床应用,不正确的是()A 可用于各型神经症的对症治疗B 可用于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紧张、失眠C 长期应用易引起耐受与依赖D 苯二氮卓类用于神经症患者症状控制后,应继续使用6~8周以巩固疗效E 可用于癫痫治疗和酒依赖患者急性戒断症状的替代治疗

考题 单选题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不正确的是()A 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B 使用盐酸苯海索C 患者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D 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常有效E 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单选题关于抗精神失常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抗精神病药按结构主要分为三环类、四环类、噻吨类、吩噻嗪类、二苯二氮卓类、丁酰苯类及其他类B 抗精神病药的代表药物是吩噻嗪类氯丙嗪C 噻吨类抗精神病药是把吩噻嗪环上的氮原子换成碳原子,再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得到噻吨类衍生物,如氯普噻吨D 二苯二氮卓类,以乙撑基取代氯噻嗪环上的硫原子,得到了中环扩为七元环,使三环母核不在同一平面,而产生二苯二氮卓的氯氮平(氯扎平)、洛沙平(克塞平)E 丁酰苯类的氟哌啶醇也是抗精神病药物

考题 多选题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哪些正确( )A病人主观感到必须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B加用抗胆碱能药C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D加用苯二氮ꯟ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常有效E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

考题 单选题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中,使用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反而加重的是()A 帕金森综合征B 静坐不能C 急性肌张力障碍D 迟发性运动障碍E 体位性低血压

考题 单选题氟马西尼救治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机制是()A 与受体结合B 竞争性与受体结合C 与苯二氮卓类药结合D 阻止苯二氮卓类与受体结合E 与苯二氨卓类药竞争同受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