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年1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2005年4月24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27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为了确保公共行政组织整体价值的实现,行政人员个体价值目标在其中总是处于()。
A

主导地位

B

从属地位

C

平等地位

D

对立地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年1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2005年4月24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27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为了确保公共行政组织整体价值的实现,行政人员个体价值目标在其中总是处于()。A 主导地位B 从属地位C 平等地位D 对立地位” 相关考题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通过。A.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B.八届人大四次会议C.九届人大三次会议D.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考题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撤销或者改正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决定或命令的,公务员可以不执行该决定和命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取消农业税的决定。 A.2004B.2005C.2006D.2007

考题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生效实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它标志着公务员管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A.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十三次会议B.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十四次会议C.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十五次会议D.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十六次会议

考题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的《公务员法》体现了:A.党管干部原则B.知人善任原则C.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D.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法治原则

考题 我国的银行审慎经营规则是在( )提出的。A.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B.2003年12月17日全国人大十届六次会议上通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法》C.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D.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商业银行法》

考题 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考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4日通过两项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适当推迟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考题 ()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A1979B2006C1993D2005

考题 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审议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考题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A、2005B、2006C、2007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是经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和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起实施。A、2006年1月1日B、2005年12月11日C、2006年3月1日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和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起实施。A、2006年1月1日B、2005年12月11日C、2006年3月1日D、2005年2月1日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年()月()日正式实施。

考题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取消农业税的决定。A、2004B、2005C、2006

考题 ()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A、2004B、2005C、2006D、2007

考题 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年1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2005年4月24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27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每一个行政人员也必须具备一种()。A、管理技术B、效率观念C、责任能力D、学历水平

考题 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年1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2005年4月24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27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公务员法》中规定:“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这反映了行政组织中的服从与效忠是需要的,因为这种关系体现了常态的()。A、组织人员规模B、管理方式与方法C、政府与社会关系D、权力与职责关系

考题 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年1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2005年4月24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27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公务员对不道德的组织环境与违背公众的长官意志是否具有敏锐的警觉与判断力,从道德上说,这取决于行政人员具有怎样的()。A、管理效率B、职业良心C、学历水平D、管理技能

考题 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年1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2005年4月24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27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的前提是,上级决定和命令不能有悖于()。A、组织利益B、团体利益C、公共利益D、特殊集团的利益

考题 单选题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这标志着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A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D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考题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是经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和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起实施。A 2006年1月1日B 2005年12月11日C 2006年3月1日

考题 单选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A 2005B 2006C 2007

考题 判断题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审议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通过。A  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B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C  九届人大三次会议D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